簡單介紹
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俄羅斯音樂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和傑出的鋼琴家。他的創作與演奏活動,都在世界音樂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其中更為突出的成就,則體現在他的作曲方面。
生平詳述
拉赫瑪尼諾夫於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國奧尼加城的一個富庶的地主家裡,他的家庭有著很好的音樂環境,這使他從小受到了良好的音樂薰陶。他四歲開始學習鋼琴,九歲就進入了彼德堡音樂學院。1885年他又經人介紹來到莫斯科,跟隨著名的鋼琴演奏大師茲維列夫學習鋼琴。1889年,他考入了莫斯科音樂學院,從此開始接受更為嚴格、正規、系統的教育和訓練。他跟隨著名鋼琴家齊洛蒂學習鋼琴,還跟隨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和阿連斯基學習作曲。1891年和1892年,他先後以優異的成績在鋼琴和作曲班畢業,從此開始了他獨立的音樂生涯。
拉赫瑪尼諾夫早期是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躍於國際樂壇的。他的鋼琴演奏造詣很深,在演奏中,他兼收前輩諸鋼琴大家之長,創建了自己所獨特的演奏風格,成為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傑出鋼琴演奏家。
拉赫瑪尼諾夫很早就開始了在作曲方面的嘗試,1892年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時就已創作了畢業作品——獨幕歌劇《阿列科》。後來,為舉辦音樂會的需要,他創作了許多鋼琴曲,同時還創作了交響幻想曲《懸崖》、《茨崗主題狂想曲》等大型樂隊作品。1895年,拉赫瑪尼諾夫創作了他的《第一交響曲》。這部作品,1897年在彼得堡由格拉祖諾夫指揮首演,但遭到了失敗。為此拉赫瑪尼諾夫陷入異常的苦惱之中,他的創作也開始減少了。
1897年,拉赫瑪尼諾夫被聘為莫斯科馬蒙托夫私立歌劇院的助理指揮,從此開始了他的指揮家生涯,1899年,他第一次赴歐旅行演奏,受到了歐洲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由於心境的好轉,他從1900年起又恢復了音樂創作活動,先後創作了《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鋼琴前奏曲》和《春天大合唱》等,其中《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以它那特有的抒情和詩意,贏得了人們的普遍讚揚,至現在,它已成為拉赫瑪尼諾夫最成功的代表作品之一。拉赫瑪尼諾夫這個時期的作品,帶有濃郁的俄羅斯民族風格,基調都是真摯的抒情主義,受柴科夫斯基的影響很深。
1917年俄國革命開始後,拉赫瑪尼諾夫流亡到瑞士,後來又到美國,擔任了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指揮。他在國外寫的最重要的作品是《e小調第二交響曲》。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感人的抒情性和突出的俄羅斯民族音樂風格,贏得了廣泛的世界聲譽,成為拉赫瑪尼諾夫創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富有民族性。作品鏇律流暢優美,感情真摯動人。有些作品,帶有一些憂鬱情緒。他的後期作品帶有晚期浪漫主義的特點,手法比較繁複,陰暗的色彩也較多地出現在音樂中,這與他長期旅居國外、遠離祖國有著很大的關係。
拉赫瑪尼諾夫一生創作的作品很多,其中包括三部交響曲,四部鋼琴協奏曲,三部歌劇以及交響詩《死島》、《懸崖》、《波西米亞隨想曲》和大量的鋼琴前奏曲、變奏曲、練習曲等。除此之外,他還作有大量的室內樂和藝術歌曲等作品。
1943年3月28日,拉赫瑪尼諾夫在美國加利福尼亞逝世,終年七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