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始祖祠堂

謝氏始祖祠堂

泗門謝氏在明代分房十八支,每房支都建有祠堂。如今,這些房支祠堂皆已不存,唯有“四門謝氏始祖祠堂”仍保存完好。

基本信息

歷史

該祠堂位於後塘河村,當地人稱“大祠堂”,始建於明正德年間,由謝遷倡議、謝丕承建。謝丕是謝遷仲子,弘治十八年(1505)中殿試一甲第三名(探花),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掌院事。大祠堂正門陽額上“四門謝氏始祖祠堂”八個大字,為明代謝正所書。謝正是謝遷長子,以父蔭授中書舍人,後入文淵閣辦事,預修皇史,升禮部員外郎,敕封遼主副使。謝正精四體書法,《東山志》說他“真草出入顏趙間,篆隸尤有秦漢人風致,西涯李公雅敬服之。”

外觀

進正門,裡面三大進十五間。第一進中間奉遷姚始祖長二公神主像,東西分奉十八昭穆神主像。第二進中間奉三太傅主像,即晉太傅謝安、宋太傅謝深甫、明太傅謝遷,東西分奉於賢公(即謝選)、汝湖公(即謝丕)神主像。一、二兩進都是高大的宮殿式平房,非常開闊氣派。第三進為樓房,奉晉朝時遷江南始祖伯登公神主像,東西分奉繩武公、道淵公神主像。第三進建築風格與前二進絕然不同,木件雕刻極為細緻,有鮮明的徽派建築風格。東側樓下牆壁上嵌著一塊石碑,字型圓潤飽滿,沒有書寫者落款,據考證是前清舉人謝家山十歲時所書。祠堂東側有八間平房,解放前為管祠人所住。再東首房子為停燈棚,泗門元宵燈會曾是餘姚境內規模最大的燈會,起源於元代,已有600多的歷史。祠堂西首有五間平房,為謝氏積穀倉。整個祠堂占地2200平方米,規模之大、保存之完整,為浙東地區所罕見。

祠堂內外,本來還有內紫禁城、外紫禁城,形制仿親王級規格。傳說宋末,有個叫“謝緒南”的義士,聞元兵攻陷臨安,就投水自盡。後多次顯靈助朱元璋部抗元,被明廷封王。大祠堂在規格上沾了他的光。祠堂前大通路上,原有二座牌坊,東為“太傅流芳”,西為“東山並秀”,坊額為明代餘姚三閣老之一的呂本所書,都毀於解放後的政治運動中。

祠堂前河泊中還有“文房四寶”,自北向南依次為“墨、硯、筆架山、白紙”,都是人工堆積而成。如三個小土包堆成山丘狀,稱“筆架山”,山上植樹意為“毛筆”。河泊象徵白紙。“硯”是一個深水漕,通年不會幹涸。“墨”則是一個形似圓墨的小島。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在解放舟山群島前夕,曾在這“文房四寶”里多次作過渡水登入的軍事演習。

泗門的老房子

泗門謝氏三太傅祠泗門謝氏三太傅祠(俗稱大祠堂],為泗門謝氏祖祠,三太傅是指晉太傅謝安、宋太傅謝深甫、明太傅謝遷,謝遷為謝安第三十八代嗣孫。三太傅祀原為謝氏家廟,在明正德年間由謝丕所建,在清嘉慶辛未年重建前廟,增建後廟。同治壬戌年遭太平天國亂軍洗劫焚毀,光緒三年由宗長謝盈松主持重建,唯外牆正門石結構仍為明正德年初建時原物,牆門上橫額“四門謝氏始祖祀堂”為謝遷長子謝正所書。祠門對出原有大石埠,對河還有筆架山,祠前原有大型石牌坊二座,均毀於天災人禍,一為“東山並秀”坊,毀於1956年大颱風;一為“太傅流芳”坊,毀於1965年“除四舊”。現由泗門鎮政府重修保護,已對外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