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謝欣](/img/3/fc2/nBnauM3X0IzM3UzN3UjM5YzM3QTM3IDO1gzMxADMwAzMxAzL1I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個人經歷
2005.12-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
2004.05-至今,國家新藥篩選中心,歷任模型建立II部主管,副主任
2003.07-2004.05,信誼藥廠藥物研究所,對外合作部主任
2002.05-2003.06,美國新澤西醫科和牙科大學神經科學系,博士後
研究方向
![謝欣](/img/6/983/nBnauM3X3ITN0gTO4UjM5YzM3QTM3IDO1gzMxADMwAzMxAzL1I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G蛋白偶聯受體家族(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是人體內最大的膜受體蛋白家族。目前已知有近一千個基因編碼GPCR。GPCR都具有典型的七次跨膜結構,對多種細胞外刺激如光、氣味、離子、神經遞質、趨化因子、脂類、肽類和激素等產生反應,介導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GPCR在信號轉導通路的源頭位置及其介導的生理功能的多樣性使其成為最具開發潛力的藥物作用靶點,目前市場上有約40%的藥物是直接或間接作用與GPCR的。
1.G蛋白偶聯受體高通量/高內涵篩選模型的建立。我們將選擇與重大疾病相關的GPCR(如與肥胖症密切相關的大麻受體CB1和黑色素皮質素受體MC4;與愛滋病相關的趨化因子受體CCR5和CXCR4以及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受體等),套用分子及細胞生物學知識及實驗技巧構建穩定表達受體的細胞系,通過受配體競爭結合、GTPS結合、報告基因檢測、胞內cAMP檢測、鈣流檢測、受體位移、受體下游信號蛋白位移等方法建立高通量/高內涵篩選模型。
2.基於重大疾病相關的G蛋白偶聯受體靶點的新藥篩選。將套用上述高通量/高內涵篩選模型對合成或天然來源的化合物進行篩選、驗證,以期發現新型小分子藥物先導化合物,為進一步結構改造和最佳化打下基礎。
3.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通路研究。傳統GPCR信號轉導研究集中在G蛋白亞型與第二信使激活等方面。近期研究發現GPCR還可以和多種膜蛋白及下游信號蛋白直接作用。另也發現活性小分子化合物與天然配體的活化作用之間存在一定差異,這可能與受配體間結合部位差異而導致不同的下游信號轉導有關。希望利用已有的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為探針,利用化學生物學方法對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通路進行進一步研究。
科研成果
![謝欣](/img/4/c40/nBnauM3X2gjNzcTOwYjM5YzM3QTM3IDO1gzMxADMwAzMxAzL2I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科研項目
1.自然科學基金,p38活化增強iPS誘導效率的機制研究,項目負責人,2014.01-2017.12
2.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幹細胞調控藥物的篩選和成藥性研究,課題負責人,2011.01-2015.12
3.上海市科委優秀學術帶頭人,G蛋白偶聯受體在自身免疫病中的關鍵作用研究,項目負責人,2012.07-2014.06
4.上海市科委研發公共服務平台,新藥篩選技術平台的完善與服務能力建設,項目負責人,2011.12-2013.09
5.科技部發育與生殖重大專項,發育與生殖相關的小分子化合物庫及相關技術平台的建立,首席科學家,2009.01-2013.08
社會任職
2008.12-至今,ActaPharmacologicaSinica編委
2012.07-至今,the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編委
2014.05-至今,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委員
獲獎情況
·第十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3年)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2年)
·上海市三八紅旗手(2011-2012年)
·第六屆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提名獎(2012年)
·第六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學者獎(2012年)
·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2012年)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