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1957年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1957年9月至今在山東大學物理系工作。1980-1982年及1988-1989年在美國、德國作研究。1985年晉升教授。1991年10-12月及1996年9-11月分別在日本東北大學等四校講學及瑞典隆德大學科研合作。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選為博士生導師。1995年被授予<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
主講課程
曾講授本科生、研究生多門基礎課與專業課。近二十年主要講授本科生<粒子物理導論>、 <理論物理前沿講座>等專業課,及碩士、博士研究生<粒子物理>、<高能反應唯象理論>、 <量子色動力學>等學位與專業課。先後負責與承擔國家攀登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10項。發表論文60餘篇。獲省部級一等、二等獎三項。培養出碩士生、博士生近20名。
學科方向
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研究方向
粒子物理理論。
主要業績
五十年代在國內最早研究粒子物理的“多重產生”,1978年進入國際前沿。1980-1982年在美國的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同行高度評價。回國後在“強子化機制”研究中提出一套“山東模型”。1987年主辦“山東多重產生國際討論會”。1988年應邀訪問西歐六國,並聘為柏林自由大學研究教授。1991年應邀到日本講學。
先後負責與承擔國家攀登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10項。發表論文60餘篇。獲省部級一等、二等獎三項。培養出碩士生、博士生近20名。1991年,應邀負責李政道主持的“現代物理若干重大前沿課題研究”的子課題“強子化及蒙特卡洛模擬”。1992年,應邀參加國家各部委“攀登計畫”中的“九十年代理論物理重大前沿課題”的制定工作。
主要論著
“色流模型的QCD論證” Phys.Lett.B388(1996)346
“在深度非彈散射中大塊度間隔事件軟膠子重散射的最低階貢獻” J.Phys G 22(1996)1161
“e+e-湮滅中夸克碎裂函式的導出”J.Phys G 22(1996)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