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謚
謚,讀作shì。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後評給的稱號。如諡號等。另外也有叫做、稱為的意思,如“身死無名,~為至愚”。
詳細釋義 詞性變化 古籍解釋 -
謚法
諡法:追謚的準則。即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跡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始於西周中葉稍後。從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號...
詞語 起源 使用 相關 全集 -
尹嘉銓為父請謚獄
清乾隆年間文字獄之一。尹嘉銓,直隸博野(今屬河北)人,官至大理寺少卿。其父尹會一,有理學之名,官至河南巡撫。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高宗謁西陵,途經保定。嘉銓為其父請謚,並請從祀孔廟,觸高宗怒,被拿交刑部治罪...
-
謚苑
因樹屋作《書影》,嘗疑漢蕭何謚曰“文終”,不知於諡法居何等。 今考《周公諡法》下卷,乃有終字,則其傳已久,然其書最不可解。 《唐會要》亦有《諡法篇》,漏...
古籍簡介 四庫提要 -
謚寶
材料: 五代前蜀王建用璽。 謚寶製作不甚精細,印材為白石,雕作帝王慣用的盤龍鈕。
-
賜謚
賜謚亦作“ 賜諡 ”。 拼音:cì shì 釋義:大臣死後,天子依其生前事跡評定褒貶給予稱號。
詞目 拼音 注音 出處與詳解 -
私謚
古代士大夫死後由親屬、朋友或門人給予的諡號。漢劉向《列女傳·柳下惠妻》:“柳下既死,門人將謚之。妻曰:‘將謚夫子之德耶,則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
-
僧謚
謚,謂人死後,以其生時行跡而為之立號,並且需要有陰陽道的陰陽師為結印名字,以勸善表彰有德。
-
惡謚
惡謚,讀音為è shì,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含貶義的諡號。
-
謚名
謚名,讀音為shì míng,是一個漢語辭彙。 亦作“諡名”。諡號。
解釋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