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概述
由於《謙齋辨證論治學——當代名醫秦伯未辨證論治精華》的編寫目的在於使讀者對辨證論治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特就辨證論治的法則、步驟、處方做了詳盡的說明。該理論簡明而不籠統,細緻而不瑣碎,易學而不飄浮。
秦伯未是20世紀中醫界的一代宗師。作者根據謙齋在不同時期所形成的辨證理論,上升為辨證論治學。
可供中醫業者臨床指導,也可作為中醫教學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孫其新,1947年生。1982年畢業於遼寧中醫藥大學,現為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從事辨證論治的整理和經方的臨床套用。私淑醫壇精英秦伯未、李可,在《遼寧中醫雜誌》、《中醫藥通報》上發表《謙齋辨證論治學》、《李可學術思想探討》等專著。
圖書目錄
1 謙齋辨證論治三位一體觀
1.1 辨證論治的意義
1.1.1 證與症應統
1.1.2 辨證論治的意義
1.2 辨證論治的法則
1.2.1 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
1.2.2 辨證論治的複雜法則
1.3 辨證論治的步驟
1.3.1 辨證步驟三步八項一式
1.4 謙齋辨證論治三位一體觀的形成及特點
1.4.1 謙齋辨證論治三位一體觀的形成
1.4.2 謙齋辨證論治三位一體觀的特點
2 謙齋八綱辨證發微
2.1 八綱辨證存在的問題
2.1.1 八綱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
2.1.2 八綱的辨證地位眾說紛紜
2.1.3 八綱用於一切疾病辨證與必須結合其他辨證相悖
2.1.4 八綱的辨證規則不清
2.2 謙齋論八綱辨證提要
2.2.1 八綱的重要意義
2.2.2 八綱的概況
2.2.3 八綱辨證規則
2.3 八綱辨證的再思考
2.3.1 八綱之八個類型是廣義的,六變組合二十五型是狹義的
2.3.2 陰陽從巨觀上概括為陰證陽證,不介入六變組合
2.3.3 八綱是深入淺出的分類方法,由博返約的歸納法則
2.3.4 八綱是各種辨證方法的基礎,其他辨證方法則均含有八綱的核心
2.3.5 客觀分析八綱在現實辨證中逐漸淡化的原因,充分認識它在未來辨證中繼續發揮方法論的作用
2.4 各種辨證方法之間的關係
3 謙齋六經辨證鉤玄3.1 六經實質眾說紛紜
3.1.1 六經是指經絡
3.1.2 六經是指臟腑
3.1.3 六經是指界面
3.1.4 六經是指六氣
3.1.5 六經是指氣化
3.2 謙齋六經辨證探微
3.2.1 六經是表里之部位的假稱
3.2.2 六經是陰陽之國中末三個階段
3.2.3 六經與三焦、臟腑之間的關係
3.2.4 傷寒論提綱
3.2.5 《傷寒論》心悟在雜病悉通之後
3.3 六經辨證的再思考
3.3.1 從三焦、衛氣營血的名稱,看六經的可議之處
3.3.2 從六經與三焦、臟腑之間的關係,看六經的實質
3.3.3 從經方的基礎有效量,看六經辨證能鈐百病
4 謙齋病因十六綱辨證法則淺解
4.1 風
4.1.1 傷風
4.1.2 中風
4.1.3 內風
4.2 寒
4.2.1 傷寒
4.2.2 中寒
4.2.3 虛寒
4.3 暑
4.3.1 傷暑
4.3.2 中暑
4.3.3 伏暑
4.4 濕
4.4.1 傷濕
4.4.2 停濕
4.4.3 積水
4.5 燥
4.5.1 秋燥
4.5.2 津液枯燥矗
4.6 火
4.6.1 實火
4.6.2 虛火
4.6.3 溫邪
4.7 疫
4.7.1 瘟疫
4.7.2 癘風
4.7.3 瘴毒
4.8 痰
4.8.1 痰濁
4.8.2 痰核
4.8.3 痰飲
4.9 食
4.9.1 傷食
4.9.2 不食
4.9.3 消食
4.10 蟲
4.10.1 蟲痛
4.10.2 癆蟲
4.11精
4.11.1 精不足
4.11.2 精關不固
4.12神
4.12.1 神虛
4.12.2 神亂
4.1 3氣
4.13.1 氣虛
4.13.2 氣鬱
4.13.3 氣逆
4.14血
4.14.1 血虛
4.14.2 血熱
4.14.3 血滯
4.14.4 失血
4.15陰
5 走出辨證重疊誤區與症候結構公式
6 謙齋臟腑辨證法則淺解
7 謙齋五行生剋辨證法則淺解
8 走出脾胃理論誤區與謙齋醫學啟示錄
9 走出腎命理論誤區與謙齋醫學啟示錄
10 走出五臟陰陽辨證誤區與謙齋醫學啟示錄
11 走出五臟氣血辨證誤區與謙齋醫學啟示錄
12 謙齋治西醫病的辨證思路
13 謙齋臟腑生理病對照式與臟腑病因病位證狀用藥式
14 謙齋辨證處方規律
15 謙齋辨證論治學述略
16 謙齋辨證論治學的發掘過程
後記——命運總愛和我開玩笑
……
其他信息
書 名: 謙齋辨證論治學
作 者:孫其新
出版社: 人民軍醫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3月
ISBN: 9787509124833
開本: 16開
定價: 28.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