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謗讟
拼音
拼音 bàng dú
引證解釋
怨恨毀謗。
《左傳·昭公元年》:“民無謗讟,諸侯無怨。”
《左傳·昭公十二年》:“暴虐滛從,肆行非度,無所還忌,不思謗讟,不憚鬼神。”
《隋書·儒林傳·何妥》:“屈辱既加,則有怨恨,謗讟之言出矣。”
唐·白居易《和夢遊春》:“捫心無愧畏,騰口有謗讟。”
《清史稿·選舉志二》:“時京僚瞢於時務,謗讟繁興,原疏排斥眾議,言之剴切。”
謗讟,漢語辭彙。 拼音:bàng dú, 釋義:怨恨毀謗。
謗讟
拼音 bàng dú
怨恨毀謗。
《左傳·昭公元年》:“民無謗讟,諸侯無怨。”
《左傳·昭公十二年》:“暴虐滛從,肆行非度,無所還忌,不思謗讟,不憚鬼神。”
《隋書·儒林傳·何妥》:“屈辱既加,則有怨恨,謗讟之言出矣。”
唐·白居易《和夢遊春》:“捫心無愧畏,騰口有謗讟。”
《清史稿·選舉志二》:“時京僚瞢於時務,謗讟繁興,原疏排斥眾議,言之剴切。”
dú 讟謗(讟謗) 誹謗。
讟,讀音是dú,意思是怨恨、誹謗、憎惡。
漢字釋義 相關詞語罷勞,君無怨讟,政有經矣。” 杜預 註:“讟,謗也。”《三國志·吳志... yuàn dú ㄧㄨㄢˋ ㄉㄨˊ 怨讟 亦作“ 怨黷...公神道碑》:“師不疲勞,兵無怨讟。”《明史·鄒緝傳》:“凡此數事,皆下失...
xiāo 囂讟 眾口謗怨。
詞語解釋《原謗》是唐朝詩人皮日休的一篇散文。
簡析 作者 原文 譯文這篇短文從民怨上天說起,好像意在讚美上天的仁厚,訴說百姓的刁蠻。誰知筆鋒一轉,化作長矛,直指當時的封建統治者──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先是借“上...
簡析 作者 原文 譯文語出:《宋書·自序》:“在職八年,神州大治,民無謗黷, 璞 有力焉。”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乃因弟子中頗有澆偽之徒,致起流言...
詞語 拼音 注音 引證解釋語出:《新唐書·陸贄傳》:“既放荒遠,常闔戶,人不識其面,又避謗不著書。” 宋 孫覿 《徙寓妙覺佛舍胥又民襆被相過賦夜坐》詩:“拘囹賦囚山,避謗憎市虎。...
肯以書見及 者。何則?罪謗交積,群疑當道,誠可怪而畏也。是以兀兀 忘行...讟 。以此大罪之外,詆訶 萬端,旁午 構扇 ,盡為敵仇,協心同攻,外連...ù)戾(lì):過錯。讟(dú):怨言,誹謗。詆訶(hē):詆:本集作邁...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