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讟
亦作“ 怨黷 ”。 怨恨誹謗。《左傳·宣公十二年》:“昔歲入 陳 ,今茲入 鄭 ,民不罷勞,君無怨讟,政有經矣。” 杜預 註:“讟,謗也。”《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由此眾庶失望,而怨黷興矣。”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師不疲勞,兵無怨讟。”《明史·鄒緝傳》:“凡此數事,皆下失民心,上違天意,怨讟之興,實由此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郵政·餵養》:“本官不察,以小民怨黷,飽左右之貪囊,所損多矣!”
相關詞條
-
讟
讟,讀音是dú,意思是怨恨、誹謗、憎惡。
漢字釋義 相關詞語 -
詬讟
gòu 詬讟(詬讟) 怨恨痛罵。
-
囂讟
xiāo 囂讟 眾口謗怨。
詞語解釋 -
怨訾
》:“是其怨訾恨讟,蓰倍於天矣。” 宋 陸游 《雨雪兼旬有賦》:“祁寒人怨... 怨訾 拼音: 解釋: 1.見"怨咨"。亦作“ 怨訾 ”。怨恨嗟嘆。《書·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禮記·緇衣》引作“怨資”。 陳澔...
-
化書
的反抗是出於無奈,“非兔狡,獵狡也;非民詐,吏詐也。慎勿怨盜賊,盜賊惟我召;慎勿怨判亂,判亂稟我教”。並認為要使天下太平,使人民能安居樂業,就要求...
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作品鑑賞 版本 -
譚子化書
也!對剝削階級的反抗是出於無奈,“非兔狡,獵狡也;非民詐,吏詐也。慎勿怨盜賊,盜賊惟我召;慎勿怨判亂,判亂稟我教”。並認為要使天下太平,使人民能...
內容簡介 圖書原文 作者簡介 -
駢賦文
駢賦文歷史淵源 賦,起源於戰國,形成於漢代,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也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關於詩和賦的區別,晉代文學家陸...
駢賦文 相關連結 -
賢傑
,以三載考績易總統,是特當軸處中者之所以避怨讟,顧賢桀安取乎!”智傑出...之所以避怨讟,顧賢桀安取乎!” ...
-
作事
(1).謂役民興造。《左傳·昭公八年》:“﹝ 師曠 曰﹞:臣又聞之曰:‘作事不時,怨讟動於民,則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宮室崇侈,民力雕盡,怨讟並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2).處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