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
馬尼拉北部墓地是菲律賓全國最大的墓地,同時這裡生活著成千上萬的菲律賓窮人。據歷史學家說,自1884年諾特墓地開闢以來,生者和死者就開始同時入住了。這塊占地135英畝的墓地當初主要用來安葬富人和名流,由於隨同死人下葬的常有貴重物品,因而需要雇用守墓人。但在過去幾十年間,這裡的人口急劇膨脹,越來越多的窮人在墓碑之間安營紮寨。在這個住房奇缺的國家裡,官員們面對這種現象也一籌莫展。除了有時候剪斷私接亂拉的線路,他們不可能驅逐他們。
諾特墓地每天人聲嘈雜,熱鬧無比,形成了菲律賓特色的墓地貧民窟。官方透露,在馬尼拉有5萬窮人住在各處墓地。
專家們認為諾特墓地(馬尼拉北方墓地)生活著這么多居民,既是出於基本的生存需要,也和人們對死亡的態度有關。歷史學家亞歷杭德羅·羅塞說:“許多菲律賓人不用‘死’這個字眼,他們一般稱死為‘離開’,死人只是比我們先走一步而已。”
居民生活
生者死者共處一隅
地球上還很少有地方像諾特墓地一樣,貧窮和擁擠造就如此奇特的活人和死人的生存組合。在這裡,經常是這邊嬰兒在降生,那邊有人被埋葬。孩子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尊重逝者,不要在緩慢行進的葬禮隊伍附近玩耍或吵鬧。孩子們有時就睡在大理石墓石上,也在那上面做功課。
每到重大節日,在這裡生活的一些人家就會把條形墓石當桌子,在上面擺放各種食物來慶祝。這裡沒有抽水馬桶或自來水,狹窄的路上髒水四溢。私自接上的電線在墓石堆中纏繞,經常被市政官員剪斷。
菲律賓諾特墓地的窮人們就是這樣世世代代地延續著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閒暇時候,許多人就忘情地唱唱卡拉OK。這裡的居民對於生與死有著比常人更豁達的態度,許多人認為死後繼續與親人們“生活”在一起,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居民心聲
當地居民梅利說:“死人沒什麼好怕的,活人才可怕。”她說最糟糕的事情都發生在諾特以外的地方。她的3個孫子在馬尼拉貧民窟幹活時被殺,最小的一個才16歲。他們不覺得自己貧窮,也不擔心染病,儘管身邊有這么多屍體。“瞧,”梅利的兒媳抱著1歲大的女兒說,“這些孩子看上去有病嗎?如果在貧民窟,他們早就沒命了。”城裡的貧民窟犯罪猖獗、疾病蔓延。而在這,窮人的日子要過得更安全、更無紛擾。
赫莫傑尼斯說他不會離開諾特——即便死後也如此。他拍了拍身旁的一個大墓穴,說自己很快就要跟祖先們躺在一塊兒了。他覺得那裡寧靜無擾。“我離開人世的地方,也是他們生下我的地方。我的孫兒知道到哪兒來找我。這樣的話,他們仍能照料我。”
在這個活死人墓,發現他們精神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