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況
性別: 男,籍貫:浙江蘭溪。知識格線(Knowledge Grid)研究的先驅。
信息物理社會(Cyber-Physical Society)研究的開拓和倡導者。
最權威的國際計算機學術組織ACM的傑出科學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CM傑出講學者(ACM Distinguished Speaker)。應邀在10多個系列國際會議作大會特邀報告。在世界各地40多所著名大學作邀請報告。
曾任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The Knowledge Grid -- Toward Cyber-Physical Society》的作者(2004年第一版,2012年第二版)。
《The Web Resource Space Model》的作者。
諸葛海的研究深化了人類對知識、語義、維度、自組織以及人機自然共生的認識。
簡歷
1992年在浙江大學獲博士學位。1992-1995年為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博士後。
後來獲全國博士後制度建立20周年來“全國優秀博士後”稱號。
1996-2000年在國內和海外大學及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2001-2003年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研究員。
2004年“百人計畫”研究員終期評估為優秀(15%左右),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基金的進一步支持。
2004-2009年任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畫973“語義格線的基礎理論、模型與方法”項目首席科學家。
2003-2007年曆任中國科學院智慧型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常務副主任、主任。
2008-2012中國科學院智慧型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澳大利亞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榮譽教授,加拿大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等大學兼職教授,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美國、奧地利、愛爾蘭、韓國等國家科學基金的通信和會議評審專家。國家科技獎評審專家。
2010年當選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傑出科學家。
主要研究興趣
知識格線環境與信息物理社會。涉及:資源空間模型(Resource Space Model),語義鏈網路模型(Semantic link Network Model),知識流模型(Knowledge Flow Model),語義對等網路(Semantic Peer-to-Peer),互動語義(Interactive Semantics),認知與人工智慧,科學哲學,以及跨學科研究等。人才培養
所培養的學生獲北京市科技獎、微軟學者、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和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有的已成為教授。學術貢獻
面向未來人機互聯環境, 在知識格線研究方向開展了持續10年的探索, 是知識格線研究的先驅, 提出知識格線的方法學、核心科學問題,並開展了系統性的創新。提出一套在互聯環境下規範組織和語義互聯的理論和模型。建立了系統性的自適應多維複合語義空間模型和一套可伸縮的支持分散式動態知識共享的語義鏈網路體系和方法學。為面向未來互聯環境的大規模分散式智慧型套用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基礎理論、模型和方法。創新成果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套用和國內外同行的採納,獲得同行專家的積極評價。從多學科角度提出信息物理社會複合環境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科學問題,探索了原理和方法, 積極倡導該方向的研究。
專著
諸葛海有以下兩部英文專著.1. H.Zhuge, The Web Resource Space Model, Springer, 2008.
該書系統地論述了多維分類建模以及基於多維分類的資源空間模型的理論、模型和方法, 為有效資源管理提供了新方法。 該書2007年完成。最初的出發點是希望建立非關係模型的新的數據模型,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該模型可以直接支持分面搜尋和瀏覽。後來的研究延伸至對維度的認識,最近又提出了多維方法學。
2. H.Zhuge, The Knowledge Grid,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2004.
該書首次對知識格線的理論、模型和方法做了系統論述。這裡的Grid代表了未來理想互聯環境,而不是Grid Computing。國外同行認為這是該領域的第一部專著。由於該書的廣泛影響, 獲邀再版。
作者用了兩年時間全面完善和擴展了原著,為集中精力兩年來來除從事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研究外沒有從事新項目的研究。新書的內容是原來的兩倍。新書加了副標題: Toward Cyber-Physical Society,從一個方面反映作者新的研究方向。
新版書包括了以下新內容:Topological Centralityin Social Network;A Peer-to-Peer SLN for Decentralized Knowledge Sharing,P2P Semantic Overlay Networks, The Energy Knowledge Grid,增加了哲學解釋,將知識格線的理念延伸到信息物理社會。
H.Zhuge, The Knowledge Grid: Toward Cyber-Physical Society,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2012 (2nd Ed, 506頁)。
ACM Fellow和IEEE Fellow C.S.Jensen 為該新版書作序。新書出版後受到廣泛關注,推動了知識格線研究和信息物理社會研究的發展。
獲獎與認可
2001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特優成果(入選2001年國家基金委重要成果年報)。2005獲SONY公司SONY 優秀研究獎(特等獎)。
2004和2006年兩次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培養最高獎)。
2006年被評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成立二十周年優秀成果。
2006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師獎。
2007年因對知識格線的基礎理論研究的貢獻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2008年獲加拿大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冠名訪問教授獎。
2010年獲香港大學冠名(田家炳)資深訪問研究員。
國際學術任職
現擔任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副編。IEEE Intelligent Systems副編。
曾擔任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副主編。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副主編。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領域主編。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副編。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編委。
多次任國際會議主席和程式主席。
是IEEE Senior Member。
發起國際學術會議
一、語義、知識與格線系列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mantics, Knowledge and Grids (SKG)。目前已舉辦第八屆,每年都邀請著名專家作大會特邀報告,為中國學者和研究生提供與專家的交流平台,已成為一個跨領域的系列國際會議。每年的會議論文集都由IEEE出版,並向本領域重要的國際學術刊物推薦優秀論文。二、信息物理社會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yber-Physical Society (IWCPS)。這是一個小規模,高質量, 多學科的專題研討會。已成為一個跨學科的系列國際會議。2012年在中山大學召開的會議邀請了著名哲學家與計算機科學家共同參與。
國際影響
著名國際刊物和國際會議論文
成果發表在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IEEE Comput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 Comoputing,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Technology, 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Very Large Database conference (VLDB)等著名國際刊物和會議上。引用
H指數:29。成果被多領域學者引用3400餘次。
引用的著名專家包括: Web發明人T.Berners-Lee,ACM 前主席W. Hall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ACM Fellow),格線計算先驅I. Foster(ACM Fellow)和G.Fox(ACM Fellow),以及語義全球資訊網先驅 J. Hendler (IEEE Fellow)等。
引用的國際刊物和會議涉及多個領域,包括: AI,IEEE TSE, IEEE TKDE, ACM TOSEM, ACM TAAS, JPDC, ICSE, WWW, CIKM 和 ISWC等。
還得到國外專著和專利的引用。
評價
得到國內外專著的介紹和積極評價。同行的書評發表在多種國際刊物上,認為是系統性創新。
國外專家在國際刊物發表的研究報告多次將他列為領域的Top學者(1999-2003,2000-2004)。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將他關於知識格線的論文列為該領域Top 1%高引用論文。
被同行在國際刊物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是領域的Top學者和核心學者。
因“對計算機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影響”2010年被選為ACM傑出科學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for “significant accomplishments in, and impact on, the computing field”)。
2011年作為技術領袖和創新者被選為ACM傑出講學者(ACM Distinguished Speaker)。
學術影響
應邀做系列國際會議大會特邀報告10餘次。2013年在兩年一次的人工智慧領域頂級國際會議IJCAI上開設半天的講座(2013年8月3日下午,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與全世界的同行分享人-機-自然共生(Human-Machine-Nature Symbiosis)的成果,以啟發人工智慧的研究,因為智慧型將在人-機-自然共生環境中得到極大的延伸。講座涉及重要的觀點、挑戰、根本問題、思想、方法、啟發和實踐等。這也是人-機-自然共生理念的首次提出。
近年來在英國牛津、劍橋、帝國理工、華威、利茲、女王、伯明罕、阿斯頓等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多倫多、維多利亞等大學;奧大利亞墨爾本、悉尼、悉尼科技、迪肯、臥龍崗、科庭等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等世界各地40多所著名大學作邀請報告。形成了重要的國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