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日本九州西部城市,屬長崎縣。諫早市三面臨海,東臨有明海、西依大村灣、南瀕橘灣。其地域由市區和北部的多良岳山麓、南部的丘陵地帶,以及兩地之間包括排水圍墾耕地的平原及低地組成。長崎縣的一級河流本明川流經市中心。諫早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5.8℃,年均降雨量2225毫米。人口8.6萬。面積146.8平方公里。1940年設市。古城下町。自古為重要交通和貨物集散中心,現為鐵路、公路交叉點。田園城市。周圍農業發達,多種植水稻,並有柑橘、蔬菜、畜牧業等。農產品加工業著名。重要農業研究中心,有農業試驗場和農業學校多所。舊城址為遊覽地。區位資源
諫早市是長崎縣最大的糧食產區,盛產水稻。園藝設施發展迅速,森林面積保持增長,漁業與海洋休閒共同開發。隨著諫早灣圍墾工程的建成,將為農業發展新增近千公頃農地。工業以食品、金屬製品、鋼鐵、電氣機械等加工製造業為主。近年來,以諫早中核工業團地形成的製造業中心,相繼建成了與半導體、航空、航天相關聯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為長崎縣第二大工業基地。諫早市的經濟以第三產業為主,商業和服務業較發達,從業人數占全市人口1/10強,年商品銷售額數千億日元。諫早市民人均所得居長崎縣前列。諫早市是田園文化交流的旅遊城市。文教結構
現有幼稚園9所、國小28所、中學20所、大學3所,學校注重素質教育。諫早的各類體育運動場館較為完備,文化會館也很出名,每年經常舉辦展覽會、音樂會和戲劇演出,優越的環境條件使諫早產生了大量優秀的藝術家和文學家。城市象徵諫早橋
1839年,該橋最早建於本明川河上,現在移建於以杜鵑花著名的諫早公園內。雙連式拱形石橋十分罕見,秀麗的姿影倒映在水中,就象一架眼鏡。眼鏡橋已經成為諫早市的象徵。
古老的車站
諫早車站(諫早駅)是一位於日本長崎縣諫早市永昌町、隸屬於九州旅客鐵道、並與島原鐵道共用的鐵路車站。諫早車站除了是諫早市的主車站外,它也是九州西部主要幹線長崎本線與地方支線大村線,以及地方私鐵島原鐵道所屬的島原鐵道線之交會車站。因此,除了地方區間的普通列車之外,包括臥鋪特快車“曉”(あかつき)、特急列車“鷗”(かもめ)與快速列車“濱海快車”(シーサイドライナー)等高等列車皆會在諫早停站。諫早車站擁有一棟建於1934年的一層樓木造洋式站房,站內配置有四座月台共五條乘車線。其中除了0號乘車線是由島原鐵道使用外,其餘四條路線皆為JR所屬路線。來自中國的姐妹城市
結拜時間
自1991年4月漳州市與日本諫早市建立第一個友城以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市的友好關係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雙方高層保持一定接觸,設有專門的國際交流部門,聯繫順暢;能積極探索交流項目,有較好的交流成果,兩市關係處於穩定、持續發展階段。10多年來,雙方互訪339人次,其中諫早到訪237人次,漳州去訪102人次。諫早歷任市長、議長和商工總會等社團領導多次率團來漳訪問,漳州歷任市委書記、市長、人大主任也相繼率團赴諫早訪問交流。兩地交往
文化教育方面 漳州木偶劇團赴諫早演出交流,並為遭受火山爆發災害的島原市人民做慰問演出。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25周年,諫早民間文藝團體兩次來漳演出聯歡。漳州實小與諫早御館山國小、漳州一中與諫早明峰中學、漳州農校與諫早農業高等學校相繼結為友校,開展學生作品交流,漳州農校派教師到諫早進行為期9個月的進修。兩市互贈圖書,在各自城市圖書館設立對方城市圖書角。雙方在文化教育領域的合作對宣傳交流兩市兩國間文化,加深兩市人民的友誼起到了促進作用。體育方面 兩市桌球協會多次組團互訪,切磋球藝,交流比賽。兩市中學生排球隊、足球隊、武術隊相繼互訪,開展友誼賽。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25、30周年,漳州與諫早分別於1992年、1997年、2002年三次聯合組隊參加在北京舉辦的中日友城桌球大會。在2002年桌球大會上,漳州-諫早聯隊配合默契,力克強手,獲得“優勝獎”,成為參賽的99支聯隊中獲得大會最高獎項的唯一市級聯隊。兩市在體育領域富有成效的交流,增進了兩市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相互了解,為促進中日世代友好產生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