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江盈科,字進之,號綠蘿山人。湖南桃源人,明萬曆二十年進士,先後歷任長洲縣令、大理寺正、戶部員外郎、卒於四川提學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壇“公安派”的重要成員之一,詩文理論主張為文應抒發當時代個人的真性情,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說法,極力贊成靈性說。
另江盈科其他著作《雪濤閣集》、《雪濤詩評》。
選文欣賞
陳君佐維揚人,以醫為業,能作諧語。洪武時出入禁中,上甚狎之,常與談兵中艱難。一日,上問曰:“朕似前代何君?”對曰:“似神農。”上問所以,對曰:“若不似神農,如何嘗得百草?”上悟,大笑。蓋軍中曾乏糧,士卒每食草木,上與同甘苦,故云。
楚中有顯者,其居室也,常苦嫡庶不睦,即賓客在堂,往往哄聲自內徹外。偶一詞客謁顯者,值其內哄,顯者欲借端亂其聽,會應上懸鳩鵲一幅,指謂詞客曰:“君善品題,試為老夫詠此圖,可乎?”客因題曰:“鳩一聲兮鵲一聲,鳩呼風雨鵲呼晴;老夫卻也難張主,落雨不成晴不成。”噫,可謂捷才也已。
嘉靖間,閩中吳小江,督學楚中,所拔人膠庠者,多垂髫士。士之已冠者,計窘,乃竊去頭上巾,亦為垂髫應試。吳公見其額上網痕,遂口占一詩,嘲之曰:“昔日峨冠已偉然,今朝??角且從權。時人不識予心苦,將謂偷閒學少年。”一時傳誦,無不絕倒。
其後,錢塘金省吾先生,來督楚學,所拔應試諸生,多弱冠者。蓋少年人自才妙,非以其年也。余邑一生聞其風,遂割去須髯入試。及至發落,凡四等生員,皆應加撲,割須者與焉。先生見四等人多,不欲盡撲,乃曰:“四等中生員,齒長者姑恕之,其少年不肯努力,各撲如教規。”割鬚生竟得撲。其儕嘲之曰:“爾須存,當得免撲,奈何割為?冤哉須也。”割鬚生亦復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