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就質的視覺性、空間、能量和質的精神展開分析,結合自己的創作體驗,剖析、列舉了當代藝術中以物質的質的要素作為藝術語言方式而取得成功的作品,提示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質覺理論為解脫美術創作中的困惑局面提出新的可能。目錄:
序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質覺概念形成的背景
1.2質覺概念在藝術創作中的可能性
1.2.1在自然、文化積澱與現實中探索
1.2.2在體驗與實驗中探索
1.3質覺的研究
質覺的質篇
第二章 質的視覺空間
2.1靜態下質的視覺現象
2.1.1哈氣的能量
2.1.2文字的空間
2.1.2.1文字的視覺性
2.1.2.2文字的物質性
2.1.2.3《析世鑒》
2.1.3爆炸的能量
2.2質的融合與再構
2.2.1熔化與再構
2.2.2墨質的構造
2.2.3石與鋼筋的凝聚
2.2.4形象的質性
2.3變化中的質的空間
2.3.1二極體的星空
2.3.2形的符號
2.3.3水的分裂
2.3.4圖片的魅力
第三章 質的能量
3.1黃腸題湊的木質視覺能量
3.1.1黃腸題湊的木質視覺性
3.1.1.1視覺空間的成立
3.1.1.2黃腸題湊的空間能量
3.2物派的“物質”視覺能量
3.2.1液體油的可視範圍
3.2.2木炭的視覺能量
3.2.5視覺空間中的泥
3.2.4涸的紋理
3.2.5木的功能
3.2.6磁向性
3.2.7結構與架構
3.2.8紙與木之間
3.2.8.1思想導入之一
3.2.8.2思想導入之二
3.2.8.3思想導入之三
3.2.8.4“木”與“紙”
質覺的覺篇
第四章 質的突破
4.1視覺中質的運動狀態
4.1.1尋找與探索
4.1.1.1發掘
4.1.1.2《巢》
4.1.2捕捉的瞬間
4.2時代精神
4.2.1性質美
4.2.2時代美感
4.2.2.1懸置失落心態下的當代美
4.2.2.2當代藝術中的視覺包容美
4.2.2.3數量的視覺美,懸空的精神美
4.2.3時間與方位的美感
4.2.3.1實驗
4.2.3.2精神中的自然
4.2.3.3創作的空間
4.2.3.4以人為中心的時間與空間
4.3質的宇宙
4.3.1朦朧的狀態
4.3.1.1狀態的進入
4.3.1.2創作之前的積累
4.3.1.3失重狀態
4.3.1.4自由的空間
4.3.2思維的突破
4.3.3從微觀到巨觀的空間世界
第五章 論質覺
5.1質覺的概念
5.1.1自然中的精神
5.1.1.1質覺形成的“場”
5.1.1.2時間與空間
5.1.1.5質覺強調當代性
5.1.2自律與撞擊
5.1.2.1在文明的撞擊中發掘新的可能
5.1.2.2撞擊所帶來的認識變化
5.1.2.3把握規律,追求本質
5.1.3對質的覺悟
5.1.3.1能量基地
5.1.3.2精神的渴望
5.1.3.3在質中找切入點
5.2質覺的意義
5.2.1“自我”的定位
5.2.2對歷史的批判
5.2.3開拓新領域
5.3質覺在藝術中的可能性
5.3.1包容的可能
5.3.2從積澱中攝取
5.3.3現實中的可能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
後記
作者介紹
劉旭光簡歷:1958年出生於北京,
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新媒體藝術實驗室主任,副教授
現居住北京、日本東京
2004年獲得清華大學美術學博士學位
1996年東京藝術大學油畫系當代藝術研究室講師
1995年日本國立琦玉大學、東京藝術大學留學獲得碩士學位
1988年赴日本留學
主要藝術活動:
2007年,群展《2007青島第一屆音樂和藝術博覽會(M.A.X 2007)》,創意100,中國青島
2006年,群展《2006第二屆IDA國際數碼藝術大獎澳大利亞哈里斯國家數碼藝術獎北京巡迴展暨北京電影學院新媒體藝術國際互動展》,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北京
2006年,個展《2006痕跡》雅巢畫廊,中國 上海
2006年,群展《Asian相質》,橋舍畫廊,中國 北京
2006年,群展《變異》,井畫廊,中國 上海
2006年,群展《渡?當代水墨方式》,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 天津
2006年,群展《水墨再生 2006新水墨藝術大展》上海朱屺瞻美術館,中國上海,
2006年,群展 《觀念水墨》天津美術館,中國天津,
2006年,群展 《冥想與敘事——當代水墨藝術展》香港現代藝術中心,中國香港,
2006年,個展《自然的聲音》SOL畫廊,日本東京,
2005年,群展 《自然的恩惠――虛擬、現實的語意?2005》新媒體藝術展,橫濱Bank ART1929馬車道,日本橫濱,
2005年,群展《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北京TS1當代藝術中心,中國北京,
2005年,群展《形而上黑與白》上海美術館,中國上海,
2005年,群展《北京電影學院與澳大利亞IDAA新媒體藝術互動展》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北京,
2005年,群展《書非書》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杭州,
2005年,群展《第二屆成都雙年展》中國,成都,
2005年,群展《85←→致敬》多倫美術館,中國上海,
2005年,群展《中國上墨:當代實驗水墨特別展》瑞月宮,里爾,法國,
2005年,群展《“質換”的位移》震旦畫廊,中國北京
2005年,群展《質性:實驗水墨報告》紅門畫廊,中國北京,
2005年,群展《透明的盒子——有限空間的無限蔓延》北京“建外SOHO”底商商鋪及公共的替代空間,中國北京,
2005年,群展《體驗與知覺——北京電影學院新視像、新媒體藝術節》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北京,
2005年,群展《北京的春天》美國紐約PUFFIN空間,美國紐約,
2004年,群展《深圳水墨雙年展》深圳美術館等,深圳
2004年,群展 "2004 橫濱國際電影節《視像群――中國當代藝術學院新方式》新媒體藝術展,橫濱Bank ART1929馬車道,日本橫濱
2004年,群展《無關現實》中國當代藝術展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中國上海
2003年,群展《北京雙年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2003年,群展《與大海的碰撞》中國當代藝術家展,橫濱21世紀港口未來藝術中心,日本橫濱
2003年,群展《異域方式》中國當代藝術家展 淺川畫廊,日本金澤
2002年,群展《洛衫磯第十次國際藝術節》,洛衫磯美術館,美國洛衫磯市
2001年,個展《字畫同源》,東京SOLO藝術畫廊,日本東京
2001年,群展《發生的場》,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日本東京
2001年,群展《知識就是力量》,北京圖書大廈,中國北京
2001年,群展《藝術與科學》,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參展作品《懸空界》獲金獎
2000年,群展《就在這兒沒錯》中國當代藝術家展,東京仙川藝術畫廊
1999年,個展《懸空界》,東京SOLO藝術畫廊,日本東京
1998年,群展《流動博物館》,日本東京新宿高島屋,日本東京
1998年,群展《立川市藝術節‘98》,日本東京立川市
1998年,群展《98?福州亞太地區當代藝術邀請展》,中國福州
1997年,個展《雷》,kobuti藝術畫廊,日本相模原
1997年,群展《平澤當代國際藝術展》,韓國平澤市
1997年,群展,洛衫磯《“東西”國際藝術展》,洛衫磯美術館,美國洛衫磯市
1997年,個展《天地間的接點》,橫濱美術館,日本橫濱
1996年,個展《接點1》,東京藝術大學,日本東京
1996年,個展《接點2》相模川野外裝置,日本神奈川
1996年,群展《夏倉康二與十四位畫家》,野村藝術中心,日本橫濱
1996年,個展《接點3》古北口長城野外裝置,中國北京
1996年,個展《接點4》東京藝術學校STA畫廊,日本東京
1996年,個展《接點5》東京小田原畫廊,日本東京
1996年,群展《本源的精神》,琦玉近代美術館,日本琦玉
1996年,個展《天籟2》東京銀行畫廊,日本東京
1995年,群展《語言的三種方式》,川口現代美術館,日本川口
1995年,個展《天籟》,東京huihui畫廊,日本東京
1993年,個展《劉旭光素描展》,琦玉近代美術館,日本琦玉
1991年,個展《劉旭光油畫展》,東京新宿小田急美術部畫廊,日本東京
1989年,個展《劉旭光油畫展》,東京銀座四季畫廊,日本東京
1987年,群展《北京油畫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1985年,群展《首屆北京青年美術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