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鄭義

注《論語》者,以何晏《集解》所載孔安國注為最古,然人以為偽,未足深究。 如《禮記·場記》:“《論語》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凡《詩箋》中有語合《論語》者,也輯出。

〖論語鄭義〗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
注《論語》者,以何晏《集解》所載孔安國注為最古,然人以為偽,未足深究。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稱:鄭玄就《魯論》張包周之篇章,考之《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十卷。故識者以治《論語》之學,宜以鄭氏為主。然鄭《注》自《集解》所采後,散佚頗多,原書今已不傳。樾自序說“余讀《詩箋》《禮注》,往往有及《論語》者,輒刺取之以存鄭學”,《詩箋》《禮注》者,即鄭玄《毛詩箋》、《三禮》注。如《禮記·場記》:“《論語》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鄭)注曰:不以已善駁親之過”,凡此之類,則視為鄭氏《論語》之注說,遂一一輯出。凡《詩箋》中有語合《論語》者,也輯出。如《詩·出車篇》“憂心悄悄”箋云:“將率既受命行,而憂臨事而懼也”,“臨事麗懼”《論語》中語,鄭箋語中與之合,故也視為鄭氏《論語》之說。也間有闡發說解,論二者之同異,也足備註《論語》者之採用。
有《春在堂全書》本,《皇清經解續編》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