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三則

論語三則

《論語》三則中第一則提出了學習中絕不能弄虛作假,不懂裝懂,而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正確態度。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隨時隨地向別人取長補短。

基本信息

論語三則

論語三則 論語三則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論語·為政》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2.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3.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論語·為政》

釋義

1.學習到的東西,常常去練習、實踐,不是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學習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憑此做學習的榜樣

3.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因為迷惑而更加危險。

國中教程

原文

1.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譯文

1.孔子說:“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

2.孔子說:“好品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他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3.孔子說:“學生們為什麼不學習《詩經》呢?學《詩經》可以抒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與自然,可以使人結交朋友,可以使人懂得怎樣去諷諫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用來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主;還可以多知道一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字詞注釋

1.知;同“智”。

2.簞(dan):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

3.陋巷:破敗簡陋的居住區。

4.堪:忍受。

5.《詩》:指《詩經》。

6.興:抒發情志。

7.觀:觀察(社會與自然)。

8.群:結交朋友。

9.怨:諷諫怨刺(不平之事)。

10.邇(er):近。

11.識:認識,了解,記。

附加要點

第二則以對顏回這一正面榜樣的稱讚,倡導了勤學苦學,以學為樂的學習精神。第三則指出了學習《詩經》能夠產生的多方面的學習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