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喻山水

諸子喻山水

《諸子喻山水》是一篇從先秦諸子著作中選取的有關章節組合而成的課文,以山水為中心,設喻說理,展示了諸子對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蘊含了許多中國哲學思想中的人生真諦。

注釋

1.為山:用土堆山。

2.未成一簣(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蕢,裝土用的竹筐。

3.吾止也:我自己停止的。

4.平地:在平地上(堆土成山)。

5.復一蕢:(才)倒下一筐土。

6.進:前進。指繼續堆土。

7.往:前進。

8.上不天則下不遍復,心不地則物不必載:上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就不能復蓋整個世界;心胸如果沒有大地那樣寬廣,就不能包容萬物。遍復,全部復蓋。必,通“畢”,盡,完全。

9.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對土石沒有好惡之心(都能容納),所以能夠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對細流不加選擇,所以能夠形成它的浩瀚。太山,即泰山。

10.大人:指君主。

11.寄形於天地:指氣魄像天地那樣宏大。形,形體。

12.歷心於山海:指心胸像山海那樣寬廣。歷心,盡心。

13.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君主沒有因忿怒而對臣民的殘害,臣民沒有因積怨造成對君主的禍患。毒,殘害。伏,潛伏。

14.上下交朴,以道為舍:君主和臣下都返璞歸真,以道為歸宿。交,同。朴,純樸。舍,房舍,引申為歸宿。

15.長利積:長遠的利益積累了。

16.名成於前,德垂於後:名望樹立於生前,恩德流傳於後世。

17.治之至:國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18.辭:推辭,拒絕。

19.厭:同“饜”,滿足。

20.成其聖:達到聖人的境界。

21.知:通“智”。

22.樂(yào):愛好。

23.樂:快樂。

24.壽:長壽。

25.川上:河邊。

26.逝者:指流逝的時光。

27.斯:這,指河水。

28.舍:停留,止息。

29.徐子:名辟,孟子弟子。

30.亟(qì):屢次,一再。

31.混混:同“滾滾”。

32.盈科而後進:注滿窪地再往前流。盈,滿。科,坎,坑。

33.放:到達。

34.有本者如是:有本源的便像這樣。

35.是之取爾:“取是爾”的倒裝句,取這一點罷了。爾,用同“耳”。

36.七、八月:周曆七、八月,相當於夏曆五、六月,正是多雨季節。

37.澮(huì):大溝。

38.涸(hé):乾涸。

39.立而待:形容時間很短。

40.聲聞(wèn):名聲。

41.情:實際。

42.東山:即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

43.小:以……為小。

44.難為水:(別的)水難以吸引他了。

45.難為言:(別的)議論難以吸引他了。

46.術:方法。

47.明:光輝。

48.容光:小縫隙。

49.成章:事物達到一定階段。章的本義是樂曲奏完一遍。

50.利:幫助。

51.處眾人之所惡(wù):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

52.幾:接近。

53.居善地: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

54.心善淵: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

55.與善仁: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

56.言善信:言語要(像水那樣)誠信。

57.正善治: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正,通“政”。

58.事善能: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

59.動善時:行動要(像水那樣)把握時機。

60.尤:過失。

61.百穀王:百川所匯集的地方。

62.下之:處在它們的下游。

63.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能勝過它的。

64.兵形:即作戰方式。

65.制流:控制流向。

66.制勝:取得勝利。

67.常:固定的。

68.因:根據。

69.上善若水:最善良的人像水。〈老子〉第八章

本文常識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學生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陽,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著作《道德經》,又名《道德真經》

3《孫子》又稱《孫子兵法》,作者: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

4、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繼孔子之後的儒家大師,被尊稱為“亞聖”。

5.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6.徐子:名辟,孟子弟子。

7.孔孟:尚仁重德,注重精神修養;

老子:崇尚順應自然,“柔”而不爭;

韓非子、管子、法家:崇尚結果。

譯文

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我便停止不前;譬如填平窪地,即使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我便繼續前進。”

上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就不能復蓋整個世界;心胸如果沒有大地那樣寬廣,就不能負載萬物。泰山對土石沒有好惡之心所以能夠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對細流不加選擇,所以能夠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氣魄要像天地那樣宏大使萬物齊備,心胸要像山海那樣寬廣使國家富強。君主沒有因忿怒而對臣民的殘害,臣民沒有因積怨造成對君主的禍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歸真,以道為歸宿。所以長遠的利益積聚了,巨大的功業建立了,名望樹立於生前,恩德流傳於後世,是治理國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拒絕各種各樣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絕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聳;開明的君主不滿足於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眾多人才;學者不滿足於學習,所以他能達到聖人的境界。

孔子說:“聰明的人愛好水,有仁心的人愛好山;聰明的人好動,有仁心的人喜靜;聰明的人快樂,有仁心的人長壽。”

孔子站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從早到晚不停止 。”

徐子問:“孔子屢次稱讚水,說‘水啊!水啊!’,從水中得到什麼呢?”

孟子說:“有本源的水滾滾而來,從早到晚不停止,注滿窪地再往前流,到達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這樣,取這一點罷了。如果沒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時的雨水,一時也能注滿溝渠;但是它乾涸的時間很短暫。所以做學問若是名過其實,真正的君子都認為是可恥的事。”

孟子說:“孔子登上了東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了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所以看過大海的人,就難以被別的水吸引了,在聖人門下學習的人,就難以被別的言論吸引了。觀賞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觀賞它的波瀾。日月都有光,細小的縫隙必定都照到。流水這東西,不流滿窪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於道,不到相當程度就不可能通達。”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於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善於保持沉靜,存心要像水一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善於講究仁義,說話要像水一樣,善於遵守信用,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過失。

江海能夠成河流匯聚的地方的原因,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川匯集的地方。

全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能勝過它。這是因為水柔弱得沒有什麼能代替它。弱勝過強,柔勝過剛,全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

作戰的方式有點像水,水運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向下奔流,作戰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的地方而攻擊敵人的弱點,水因地形而制約它奔流的方向,作戰則根據敵情而決定取勝的方針。所以作戰沒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分析

三則短文,作者的關注重點不同。

孔子側重於“為山”之“為”,突出人的主觀意願。堆山幾乎成功,因不能持之以恆而功虧一簣:反之,哪怕只在地上到下一筐土,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堆山成功。

韓非子側重於“不立好惡”,“不擇小助”,突出泰山之所以高,江海之所以富的原因。由此闡述了國君應具有恢弘的氣魄和博大的胸懷,才能不偏不倚,公眾無私,上下同心,功成名就。

管子側重於不辭細流,不辭土石,突出海之所以大,山之所以高的原因。由此闡述了量的積累,既是明主廣聚百姓之道,也是士修身成聖之道。

文言整理

通假字

1. 心不地則物不必載 “必”同“畢”,盡。

2. 知者樂水 “知”同“智”,智慧。

3. 源泉混混“混混”同“滾滾”。

4. 是之取爾 “爾”同“耳”,罷了。

5. 正善治 “正”同“政”,為政。

6. 明主不厭人 “厭”同“饜”,滿足

古今異義

1.未成一簣古義:差,今義:未來。

2.雖復一簣 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太山不立好惡 古義:沒有,今義:不樹立。

4. 江海不擇小助 古義:不拒絕, 今義:不選擇、小資助。

5. 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 古義:君主、氣魄, 今義:年長的人、寄託形體。

6. 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 古義:心胸,今義:經歷、內心。

7.下無伏怨之患 古義:臣民,今義:下面。

8. 上下交朴古義:都返璞歸真,今義:交往、樸素。

9. 以道為舍古義:歸宿,今義:捨棄。

10.海不辭水 古義:拒絕,今義:辭別。

11.明主不厭人 古義:通“饜”滿足,今義:討厭。

12.何取於水也 古義:得到,今義:錄取。

13.盈科而後進 古義:坎、再往前流, 今義:科學、後來進步。

14.放乎四海 古義:到達,今義:開放。

15.苟為無本 古義:假如,今義:苟且。

16.故聲聞過情 古義:名聲;今義:聲音。

17.故聲聞過情 古義:實際;今義:感情。

18.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古義:遊學,今義:遊玩。

19.容光必照焉 古義:小縫隙,今義:容納、光明。

20.不盈科不行古義:不向前流,今義:沒有能力。

21.不成章不達 古義:達到階段,今義:寫成文章。

2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古義:幫助,今義:鋒利。

23.故幾於道 古義:接近,今義:幾乎。

24.與善仁 古義:交友,今義:和。

25.夫唯不爭 古義:正,今義:唯獨。

26.故無尤古義:過失,今義:尤其。

27.以其無以易之 古義:代替、替換,今義:容易。

28.水因地而制流 古義:根據,今義:因為。

29.故兵無常勢 古義:固定的,今義:經常。

一詞多義

1.於

仲尼亟稱於水(對)

何取於水也(從)

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在)

故幾於道(與)

天下莫柔弱於水( 比)

2.而

盈科而後進(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飾,著)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錶轉折,卻 )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錶轉折,然而)

3.之

君子恥之(指代“名不副實的情況” )

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的)

流水之為物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是之取爾(賓語前置的標誌 )

4.為

苟為無本(是)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聖人之門難為言(被)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成為)

譬如為山(堆積)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範)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於)

6.動

知者動(活潑)

動善時(行動)

7.下

以其善下之( 處……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低處)

8.厭

明主不厭人( 同“饜”滿足)

士不厭學(厭倦)

9. 樂

知者樂水

知者樂

10.舍

以道為舍 (歸宿)

不捨晝夜(停留,止息)

詞類活用

(一) 名詞活用作動詞:

1. 知者樂 (感到快樂)

2. 仁者壽 (長壽)

3. 動善時 (把握時機)

4.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成王)

5. 以其善下之(處……下游 )

6. 君子之志於道也(v,有志)

7.居善地(安於卑下)

(二) 名詞活用作狀語:

1. 不捨晝夜 (從早到晚)

2.七、八月之間雨集(在七八月)

(三)意動用法:

1. 君子恥之(以……為恥)

2.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以……變小)

(四) 動詞活用作名詞:

1.故聲聞過情( wèn 名聲)

2.動善時(行動)

(五)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1.盈科而後進 注滿

2.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善於 幫助

(六) 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 日月有明(光輝)

3. 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範)

4.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高處)

5. 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弱點)

6. 故能成其聖 (n,聖人的境界)

7. 太山不立好惡 (好惡之心)

文言句式

(一) 判斷句:

1. 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

名望樹立在生前,恩德流傳在後世,(這)是國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 苟為無本。

假如是(在)沒有源頭(的情況下)。

(二)被動句:

1. 溝澮皆盈。

大大小小的溝都被注滿。

2.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聖人的門下(學習)就難以被(其他)的議論所(吸引)

3.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陽月亮有光輝的形象,(就連)小縫隙(也)一定被它們照射到。

(三)省略句:

1. 不捨晝夜。(省略主語)

(它)從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省略介賓)

水根據地形(的高低)制約(其)流向,打仗根據敵人(變化)取得勝利

3. 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省略定語)

所以(人的)名聲超出了(它的)實際,君子(必會)以此為恥。

4.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省略狀語)

水,善於利導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奪。

5.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省略介詞)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並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接近。

(四)狀語後置:

1.仲尼亟稱於水。(於水稱)

孔子屢次對水(加以)稱讚。

2. 何取於水也?(於水取)

(那么我們到底)從水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3. 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於聖人之門游)

在聖人的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

4.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於道幾)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並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

接近。

5. 天下莫柔弱於水。(於水柔弱)

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

6. 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

7.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

(五)賓語前置:

1. 上不天則下不遍復。(不遍復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那么就不能復蓋整個大地。

2.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取是爾,“之”作標誌)

有本源的(便)像這樣,取這一點罷了。

3.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莫能勝之)

然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什麼能勝過它的。

4.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賓語前置)

它們的乾涸,可以站著等待。

5.何取於水也?

從水中得到什麼呢?

(六)定語後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滾滾的源頭活水。

(七) 固定句式:

1.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

江海能成為百川(所匯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 以其無以易之。

因為沒有什麼(能)代替它。

啟示

第一則(譬如為山) 事情成敗關鍵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堅定,是否持之以恆 ,喻立志

第二則(上不天則下不遍復) 君主要有宏大的氣魄,寬大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國家 ,喻治世

第三則(海不辭水) 治國治學要有兼容並包的宏大氣勢,喻為學治世

第四則 (子曰)仁者穩重寬容,智者善動敏銳

第五則(子在川上曰) 時光易逝,一去不返,要不斷進取 ,喻惜時

第六則(徐子曰) 要務實求學,循序漸進,名副其實

第七則(孟子曰) 為人立志高遠,治學講求方法,循序漸進,逐步通達

第八則(上善若水)由水德引申出上善之人的七種美德。

第九則 (天下莫柔弱於水) 以水為喻,闡明為政"貴柔"的思想,柔能勝強、克剛。

第十則(江海所以能……)海納百川,為人謙遜,處下不爭。

第十一則 夫兵形象水) 要實行靈動的戰略戰術 ,喻用兵方法

課文理解

論語·子罕

以“為山”為喻,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事情的成敗在於人的作為。做事中道而止,則前功盡棄,努力進取,終將獲得成功。關鍵不在於力量大小,而在於意志是否堅定,是否持之以恆。

韓非子·大體

以“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氣魄,寬廣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國強,才能建立功業且德澤後世,才能達到國家大治。

管子·形勢解

以“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為喻,說明治國治學上也應有兼容並包的宏大氣度,這樣,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達到聖人的境界。

論語·雍也

聰明人通達事理,反應敏捷而思維活躍,性格活潑好玩如流水,用水來喻智者,認為智者天性容易親近水並以水為樂。

仁厚的人安於義理,仁慈寬厚而不易衝動,性情好靜,像山般沉穩,用山來喻仁者,認為仁者天性自然親近山,並因恬靜自安而得以長壽。

論語·子罕

以河水為喻,發出對時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難再的慨嘆;同時勉勵人們珍惜時間,效法流水不捨晝夜,不斷前進,不斷進取的精神,努力進取修業。

孟子·離婁下

用水喻人品學識,強調務本求實,反對一個人的名譽聲望與實際不符,要求人們像水一樣,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斷進取,循序漸進,自強不息。

孟子·盡心上

以“登山”“觀海”喻“游於聖人之門”,表達為人,治學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然後以“觀水有術”推進一層,說明治學基礎要紮實,要循序漸進,逐步通達。

老子(共三則)

1.把水視為“道”之化身,歌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默默奉獻的精神。

2.從江海善於處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成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謙下不爭”的主張。

3.從水性“柔弱”與“威猛”並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兩重性,並從“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的角度,表達老聃為政“貴柔”的主張。

孫子·虛實篇

從水形喻兵形,強調用兵“變”的原則,順應敵人的變化而變化,實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