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論光武》 三國(蜀) 諸葛亮
曹子建論光武:將則難比於韓、周,謀臣則不敵良、平。時人談者,亦以為然。吾以此言誠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誣一代之俊異。何哉?追觀光武二十八將,下及馬援之徒,忠貞智勇,無所不有,篤而論之,非減曩時。所以張、陳特顯於前者,乃自高帝動多疏闊,故良、平得廣於忠信,彭、勃得橫行於外。語有“曲突徙薪為彼人,焦頭爛額為上客”,此言雖小,有似二祖之時也。光武神略計較,生於天心,故帷幄無他所思,六奇無他所出,於是以謀合議同,共成王業而已。光武稱鄧禹曰:“孔子有回,而門人益親。”嘆吳漢曰:“將軍差強吾意,其武力可及,而忠不可及。”與諸臣計事,常令馬援後言,以為援策每與諧合。此皆明君知臣之審也。光武上將非減於韓、周,謀臣非劣於良、平,原其光武策慮深遠,有杜漸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陳、張、韓、周有焦爛之功耳。
【註解】
對於曹植的“世祖勝於高祖”的觀點,諸葛亮表示認同,但對於“光武麾下諸將不及張良、韓信等人”的觀點,諸葛亮則並不認同。諸葛亮認為,光武麾下的雲台二十八將,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絲毫不遜於高祖手下的張良、韓信、陳平等人。對於光武麾下的文臣武將功績不及韓信等人顯赫的問題,諸葛亮引用了古人的“曲突徙薪”的典故來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古時候,有一個人看到鄰居家爐灶的煙囪竟然是直的,灶旁邊還堆放著柴草,便對鄰居說:你家的煙囪要改成彎曲的,柴草要搬到離爐灶遠一些的地方,不然就會有發生火災的危險。可鄰居並不以為然。不久,鄰居家果然失火,幸好鄉親們共同來救,火才被撲滅。於是這家置酒宴感謝眾鄉親,主人先把那些救火時被燒的“焦頭爛額”的人安排在上座,其餘的人按照貢獻大小排定座次,可是主人卻並沒有邀請當初提醒他“曲突徙薪”的那個人。
諸葛亮用“曲突徙薪”的典故形象的點明了“漢二祖”的為人,正因為世祖“策慮深遠,有杜漸曲突之明”,就像那位建議“曲突徙薪”的人一樣,已經把危險消滅在了發生之前,故“臣不顯功”;而高祖的才能和謀慮不足,經常導致戰場上的被動,所以陳平、韓信等人只好不斷的“救火”,就像“曲突徙薪”典故里那些個“焦頭爛額”的救火者一樣。
雖然《漢二祖優劣論》與《論光武》二文所表達的觀點並不完全相同,但諸葛亮與曹植均得出了同一個結論:“世祖勝於高祖”。曹植認為,光武英明天縱,其興起正應驗了“五百年必有王者興”這句話;而諸葛亮則認為光武帝:“帷幄無他所思,六奇無他所出”,同樣是表達了敬仰不已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