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平裝: 21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0465607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論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文化精神》把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創作融入中國電影百年發展史中,力求在當代文化的大背景下,以動態比較、分析的方法,闡述第五代導演與中國傳統文化、近現代以來的現代性啟蒙話語以及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後現代大眾文化語境的內在精神聯繫和文化淵源,以求對第五代導演獨特的文化精神予以全景式的展現,並藉此追尋中國百年電影史的變化軌跡,把握中國電影獨特的精神內涵,以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為樣本,感受理解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化的發展趨勢。
編輯推薦《論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文化精神》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目錄引言
一 社會文化合力下的第五代導演
二 第五代導演創作風格的演變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第五代導演對中國百年電影的衝擊和改寫
第一節 改寫中國電影
一 百年中國電影前四代導演的美學特徵
二 第五代導演對中國電影的改寫
第二節 第五代導演的文化擔當
一 歷史意識
二 生命意識
三 人文意識
第三節 文化精神促成的歷史選擇與轉折
一 主體失位及身份焦慮
二 紀實的“補課”與缺席
三 影像的寓言化表達
四 認同大眾文化——歷史與時代的糾結
第四節 第五代導演的意義
一 第五代導演的文化意義
二 電影的本體意義
三 電影自身運作的意義
四 與文學互動的文本意義
五 承前啟後的歷史意義
第二章 第五代導演的精神建構
第一節 傳統的內在聚合
一 農業文明的精神塑造
二 傳統文化的心理滲透
三 名士風度與憂患意識
四 革命傳統與紅色記憶
第二節 現代性的降臨
一 現代性傳統與重提現代性
二 從現代性到後現代性
三 從文化啟蒙到大眾神話——以陳凱歌、張藝謀為例
第三節 轉換與整合
一 走出迷霧:影像建構與範式轉換
二 面向未來:時代性與國際化的整合
第三章 第五代導演的表達系統
第一節 民族歷史的宏大敘事
一 《一個和八個》:對民族身份的確認
二 《黃土地》:負重的歷史與新生的傳統
三 《大閱兵》:集體意志與個人行為
四 《黑炮事件》:傳統體制與人生的荒誕
五 《紅高粱》:鮮明的主體
六 《霸王別姬》:歷史舞台與劇中人
第二節 第五代的意象群
一 色彩之舞
二 庭院之幽
三 舞台之魅
第三節 “大片”之路
第四章 反思第五代
第一節 代際的求索:誰更尷尬?
第二節 全球化抑或後殖民:東方的真實?
第三節 虛妄或實在的擔當:時代的文化英雄?
結語 走向新的百年
附錄 第五代導演主要作品及獲獎情況
參考文獻
在本書開始寫作的時候,中國第五代導演作為一個特定的稱謂,其構成群體顯然已經功成名就。面對全球化喧囂日上的浪潮,面對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飛躍,面對不同文化樣式的衝撞融合,第五代導演中的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黃建新、張軍釗、何群、吳子牛乃至顧長衛、侯詠、呂樂等早已告別了聲名鵲起的年代,儼然步人了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的大師行列。提起中國電影,已經是言必稱張(藝謀)陳(凱歌)了。作為曾經或正在中國和世界影壇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們不僅堪稱新時期的時代之子,更在重重光環的籠罩中被看作今天的文化英雄。從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和八個》《黃土地》《紅高梁》《獵場札撒》《盜馬賊》《黑炮事件》,到20世紀90年代的《秋菊打官司》《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藍風箏》《霸王別姬》,再到新世紀的《英雄》《十面埋伏》《無極》《孔雀》《德拉姆》《千里走單騎》《滿城盡帶黃金甲》等作品,他們為世人展示了一個嶄新的中國電影形象,也把自己的文化意識和主張呈現在歷史的鏈條當中。是文化英雄,還是最後的理想主義者?是中國電影的里程碑、轉折點,還是回歸影像本體、走向文化多元的過渡客?是真正民族文化的代言人,又抑或不過是西方的“他者”?今天,在他們的創作力依然堪稱旺盛的時候,回溯其二十多年的從影歷程,應該已經能夠勾勒出這個群體的精神建構,挖掘出他們深層的文化意識。
後記結語 走向新的百年
自任景豐1905年在北京照相館裡拍攝了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以來,中國電影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風雨歷程。這一百多年歷史中,六代影人以自己執著的理想和艱難的探索實踐,創建了中國電影從雛形到繁盛的局面。從最初的無聲片、單一場景,到今天的數碼聲畫、宏闊景觀,中國電影不僅樹立了自己獨特的美學理念,更完善了傳統與時代相結合的文化品格。作為與現實緊密結合的文藝產品,中國電影以其現實主義批判的特色,在歷史的進程和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一百多年來,湧現出許許多多的精品佳作。那些經典作品讓人們難以忘懷,在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目前,僅中國內地就已達到年產二百六十多部影片,成為世界電影生產大國。其中精品佳作湧現不斷,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網路時代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精神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