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撐起明天的中國(人才問題熱點透視)

誰來撐起明天的中國(人才問題熱點透視)

《誰來撐起明天的中國》,作者是溫金海,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2007年01月出版,本書緊密追蹤我國人才工作進程,運用豐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以紀實的筆法,對讀者關心的人才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入木三分,發人深省。

基本信息

作者溫金海
ISBN:10位[7500458746]13位[9787500458746]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
定價:¥28.00元

內容提要

“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是人才!”這是電影《天下無賊》中的一句經典台詞。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進入21世紀,人才問題受到從上到下前所未有的強烈關注。我國是個人口資源大國,但遠遠不是人才資源強國,人才開發面臨著許多困境。高校人才告急、西部人才告急、民企人才告急、老區人才告急。外企搶灘登入人才爭奪狼煙四起。一方面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事業單位又有大量人才被閒置,人才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一方面人才需要合理流動,另一方面人才流動又存在許多障礙、壁壘……本書緊密追蹤我國人才工作進程,運用豐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以紀實筆法,對讀者關心的人才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入木三分,發人深省。其獨特的寫作手法,使本書既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又有很強的可讀性。

編輯推薦

本書緊密追蹤我國人才工作進程,運用豐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以紀實的筆法,對讀者關心的人才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入木三分,發人深省。其獨特的寫作手法,使本書既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又有很強的可讀性。

作者簡介

溫金海,1963年8月生於福建省永定縣。1984年7月廈門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一直從事新聞采編,先後在《中國民航報》、《文藝報》工作,現為國家人事部《中國人事報》專刊部主任。主任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常務理事。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央國家機關代表團代表,參加過中國作家協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受到了中央領導接見。多年來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文學創作,曾出版長篇小說《闖黑道》等九部,散文集《愛心永存》,以及一批報告文學、文學評論,並多次獲獎。《人民日報》等數十家報刊對其創作情況進行過評介。

目錄

中國高校打響人才反擊戰
人才流失成高校隱憂
人才爭奪最激烈的“戰區”
一項凝聚精英人才的計畫
人才反擊戰仍在繼續
“海歸”是否真的成了“海待”
“海歸”待業的背後
引才告別“形象工程”
政府重視留學人才
“海歸”依然是香餑餑
“院士熱”中的冷思考
院士人才知多少
院士隊伍老化嚴重
塔尖上的人才
“院士熱”中的不和諧音符
院士制度何時走出官本位
人才流動何時實現零障礙
夾縫中的尷尬
人才流動的障礙有哪些
期待政策更寬鬆
珠江三角洲還是人才“磁場”嗎
輝煌似已成往事
失衡的現狀
珠三角為何魅力消退
人才難題掣肘珠三角
西部靠什麼凝聚人才
人才流失仍是最大隱憂
人才現狀凸顯四大難點
西部最缺的是什麼
敢問出路在何方
西部省區的呼聲
西部呼喚少數民族人才
少數民族人才開發:喜憂參半
民族院校:人才培養的基地
務實的選擇
人才小高地能否做出大文章
立足區情,走自己的路
凝聚人才也需要品牌效應
“現在不是我們放不放人的問題”
裂變效應
與一位人事廳廳長的對話
人才爭奪瞄準博士後
企業呼喚高層次人才
博士後爭奪戰愈演愈烈
東部西部都吃香的人
博士後不能用來作秀
人才資源何時實現區域共享
人才合作風起雲湧
合作是大勢所趨
最大的難點是什麼
合作不能是紙上談兵
直擊校地人才合作
共同的願望
高校和地方不能各自為戰
在合作中實現雙贏
長三角人才合作帶來了什麼
江浙紛紛“接軌大上海”
人才合作步步深入
異地人才派遣漸成潮流
信息共享促進人才流動
網上才市成為合作重要平台
人才培訓合作走向深入
中小城市得到了什麼
民營企業何時走出人才困境
家族模式的桎梏
企能否衝破家族樊籬
高端人才流失嚴重
人才無奈老闆也無奈
給民營企業人才多些關愛
與一位民企老總的對話
人才開發能否告別“兩張皮”
從“脫節”到“融合”
尋找人才開發的著力點
引進人才要計算成本與效益
重點產業遭遇人才矛盾
誰來支撐高新產業
誘人的大蛋糕
“矽谷”奇缺軟體人才
人才短缺事出有因
中關村遭遇人才爭奪戰
一個人才高頻流動的地區
人才爭奪硝煙正濃
最大的對手是外企
外企盡使“狠招”
自己有沒有問題
老總們在反思
文化產業呼喚人才
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
人才瓶頸日益突出
各地加緊引進人才
出版業能否突破人才瓶頸
傳媒競爭引發人才大戰
人才開發面臨六大瓶頸
出版界謀求人才突圍
向改革要人才
大競爭下的傳媒改革
風起雲湧的改革浪潮
改革是逼出來的
傳媒經濟呼喚管理
是什麼造成了技工荒
高技能人才缺口究竟有多大
是什麼阻礙了高技能人才開發
高技能人才開發在艱難中突破
奧運人才攻堅大提速
奧運激活才市商機
奧運經濟人才吃緊
多方發力人才攻堅
老區人才開發難在哪裡
脆弱的人才現狀
在艱難中突圍
人才開發面臨多重製約
老區的建議與呼聲
銀髮人才能否老有所用
令人不安的資源閒置
老齡社會的務實選擇
市場呼喚法制
追蹤中國的MBA
持續不衰的MBA熱
MBA熱並非偶然
誰在攻讀MBA
MBA畢業生流向何方
讓MBA人盡其才
中央國家機關燃起培訓熱
部長們重視人才培訓
目標:提高執政能力
不培訓,不提拔
聚焦人才市場集團化探索
競爭催生聯合
集團化探索悄然進行
合作必須雙贏
人才市場公共服務難點何在
賺錢第一,還是服務第一
文化節慶:服務的新平台
最大瓶頸在投入不足
事業單位:3000萬人才何以盤活
改革箭在弦上
激活一潭死水
高校大震盪
單項改革難以推進

書摘

人才流失成高校隱憂
2005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蘭州大學校長李發伸憂心忡忡地說,
在過去10年,蘭州大學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可以再辦一所同樣水平的大學。
在西部地區,蘭州大學無論是教學質量還是師資隊伍水平都是一流的,但近
年來人才流失卻使這所大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蘭州大學的例子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個案,近年來我國高校的人才流失,
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中西部地區是人才流失的重災區。據統計,山西全省高校“九五”期間
碩士研究生以上的人才流失達1500多人,這些流失的人才相當於兩所現代化
大學的師資。山西師大是山西省屬五所老校之一,也是山西辦學歷史較早的
本科學校,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該校具有碩士學位以上學歷或副高以上
職稱的高層次人才,近年來流失120多名,其中在職流失的71人,外出學習
畢業後未歸者51人。在流失的人才中,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35人、
博士學位的35人、碩士學位的55人。從年齡結構來看,流失時年齡在35周歲
以下的72人,35歲以上至45歲的34人,45歲以上至60歲的10人。這些流失人
才中,從事外語、計算機、數學、物理、化學以及文史哲各方面的都有。地
處太原市的華北工學院,在“九五”期間,人才流失也達160人之多,山西
省近20所高校,20世紀90年代以來約有1400名教師調離原校,其中青年教師
占調出總數的70%。在調出教師中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長,
1991年為7.3%,1996年為50.6%,已逾半數。這些人才的流向除少數去了
國外,主要是流向東南部發達省、市,還有部分往中西部地區和省內流動。
這些人才流失的原因,除少數屬於工作需要、解決夫婦分居等,絕大多數與
待遇和工作環境有直接的關係。
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的企業、高校、科研單位,利用高工資和優厚的工
作條件爭奪中西部地區高校的優秀人才,是造成中西部地區高校優秀人才流
失的重要原因。然而,東部沿海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據華東交大的統計,該
校調出和不辭而別(講師及以上)人數2001年為11人,2002年增加到19人,雖
然這個數字低於學校引進人才的數字,但流失人員逐年遞增的狀況著實讓學
校頭痛。一些高校為了防止人才流失,與教師簽訂協定。但一些教師並不在
乎這些協定,寧願“花錢買自由”。華東交大處理的違約事件中,違約教師
繳納的違約金,最高金額不過8萬,這個數字對於知名教授而言並不多,一
些教授坦言:“這點錢我們一年就可以賺回來!”據了解,在現實中,很多
違約金並不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