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詞

“說詞” (recited lyrics)是瑤族民間文學中一個特有的種類,一般不須入樂,以獨誦或對誦的形式來朗誦多屬排偶句的成文,其內容或涉及鄉規民約,或為訂親娶親、新房落成時說的吉利話,是極見民間語言技巧和聰明才智的口頭文學形式。主要有“石牌話”,“說親話”、“彩頭話”等。

詞的簡介

詞是一種以樂為主、依樂譜填詞歌唱、字數固定、格律化的長短句抒情詩。每首詞都有一個詞調。詞調的名稱叫詞牌,它標明一首詞的樂譜曲調。每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依據樂曲對字數、句法、平仄、韻腳作出基本規定。不同詞調,意味著樂曲的鏇律節拍、聲調風格不同。

詞調的樂曲有令、引、近、慢等區別。這些都曾是唐代大曲中的一部分。“令”最短,大約起源於唐代大曲中的酒令;“引”是歌唱開始的部分,相當於後來的引子;“近”亦稱近拍,是慢曲以後,在又慢漸快的部分所用的曲調;“慢”即慢曲子,指曲調慢長,節奏舒緩的曲子。簡單的分,詞調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

結構

詞在結構上還根據分段的不同,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區別。單調只有一段,多為小令。雙調包括兩個段落,是有兩段樂曲組成一個詞調;前段稱上片或上闕,後段稱下片或下闕。片(闕)之間,是曲調段簡短時的休止。雙調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三疊、四疊分別由三段四段樂曲構成,都是慢詞。詞的分段是由樂曲的段落結構決定的。

詞譜

詞由於配合樂曲的樂句、曲度、節拍,詞的句式多為長短句。句式的長短變化和組合的豐富多樣,又影響到詞的聲情風格的變化多樣,進而形成不同於詩歌的獨特風貌。詞的聲韻格律也於音樂有關。押韻的位置,各個詞調都有不同的要求,詞調音樂曲度不同,韻位也就不同。詞對聲律的要求比律詩更細、更嚴,不僅區分平仄,還要辨四聲。詞的曲譜大多失傳,後人根據前人作品的聲律整理出的字句的平仄聲韻譜作為填詞標準,一般稱為“詞譜”。

概況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係。詞所配合的音樂是宴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奏,最初流行於民間。此因該是在隋代已經產生,唐代才開始興盛起來。繁華的大都市是詞發展的社會環境。

公元8世紀後半期(屬唐代)開始,詞人填詞的風氣逐漸興盛。想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①像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②

晚唐填詞風氣更普遍,最有名的詞人是溫庭筠,他是文學史上致力填詞的第一人。其詞工於體物設色,有聲調色彩之美。如《更漏子》,“玉爐香,紅燭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③在溫庭筠的影響下,五代出現了一個“花間詞派”。趙崇祚收錄花間派作品,編成《花間集》。作品大都是為歌樓伎女所唱,為了使她們能唱花前月下的美妙歌詞,不必再唱民間俗曲,從而給文人的聚會增加更多樂趣。

南唐 後蜀

五代時的南唐、後蜀相對安定。南唐中主李璟,宰相馮延巳都是著名詞人。馮延巳語言清新,著力刻畫人物內心活動和哀愁,他運用“託兒女之辭,寫君臣之事”的傳統手法,隱約流露出對南唐王國勢的關心和憂傷,對溫庭筠以來的婉約詞風有所發展。南唐後主李煜是唐五代詞人中成就最大的。他前期過著奢侈淫逸的生活,後來成了宋的俘虜,又過痛苦和屈辱的生活。生活的巨變,使他後期詞風改變,把個人的今夕之感升為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人所共有的一種人生感,所以他的一些詞引起了後世無數人的共鳴。如《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④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⑤

唐代

唐代只是詞體初立,詞還帶有詩歌樂府的性質。進入宋代,君主提倡,制禮作樂,詞的創作逐步蔚然大觀。宋詞的興盛是和宋初一百多年的繁榮經濟分不開的。

宋初詞壇都是一些達官貴人,像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等。他們基本上承襲晚唐五代,採用舊曲小令詞調,作小詞自娛,追求深婉精緻、含蓄慰藉的風格。晏殊是宋仁宗時的宰相,他的詞風流蘊藉、溫潤秀潔。如《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今日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⑥

與晏殊一派完全不同的是柳永。晏殊等人還沿用舊曲小令的時候,社會上流行的音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原息兵,汴京繁富,歌台舞席,竟賭新聲。”⑦而柳永仕途失意,多出入於市井裡巷,混跡於秦樓楚館、舞榭歌場,于樂伎樂工交往,對當時民間流行的“新聲”比較熟悉。柳永採用民間新興曲調作詞,大量寫篇幅較長的慢詞,擴展了詞的體制,改變了宋初以來以小令為主的單一格局。“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柳永詞影響很大,其詞在市井都會廣為流傳,突破了士大夫自我欣賞的範圍,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因而在民間廣為流傳。

詞由宴樂發展而來,小令在五代、南唐開了花;進入宋代,長調出現,在經濟繁榮的宋初至仁宗時期已經平民化;但內容還非常狹窄,那些傷時悼古,說理抒情,寫景詠物,以及反應社會矛盾、感傷國事、歌詠田園的種種方面,都正待詞人去開拓創造。

詞的發展

蘇軾對宋詞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蘇軾的詞容納了更為廣闊的內容,不僅大大開拓了詞的抒情功能,而且提高了詞的藝術地位。蘇軾詞風格也非常豐富,有的纏綿深婉,有的飄逸灑脫,有的清新明麗。蘇軾創造意識上“以詩為詞”,淡化了詞的“女郎”婉弱柔媚風味,而代之以士大夫的剛健高遠氣息。蘇軾的倡論極大衝擊了“艷科”、“小技”、“謔浪遊戲而已”定詞學觀念,以“微詞宛轉,蓋詩之裔”的詩詞同源論為出發點,使詞從題材、語言、格調直至思想內涵和功能上都更貼近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由“歌應娛人”向近乎詩歌的自我抒情方向轉化。同時,也加大了文人詞與民間詞的分化。文人詞和民間詞都以強大的生命力,沿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蘇軾之後詞的創作十分繁榮,名家輩出,風格多樣。著名詞人有晏幾道、秦觀、黃庭堅、賀鑄、周邦彥等。詞走向了全盛,也是詞將要衰弱的先聲。

兩宋之際還出現了一位偉大的女詞人李清照。她所作的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傷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藝術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徑,語言清麗。李清照從女性的角度寫詞、看詞,對北宋各家詞人之作都有不滿,大體是:“歐、晏、蘇不協音律,柳雖協音律而辭語塵下,晏叔原苦無鋪敘,賀方回苦少典重,秦少游專注情志而少故實,黃魯直尚故實而多疵病,張子野、宋子京雖時有妙語,而破碎不足名家。”⑧前期著有《詞論》,認為詞“別是一家”,聲律是詞的重要部分,與詩歌有重要的區別,不可將詞“詩化”;另外,詞要高雅、混成、有情致,恰到好處的運用典故。這是在強調詞的音樂性和婉約風格,廓清詞與詩的界限,還詞“本色”,與蘇軾的“變體”恰恰相反。

金人南下,趙宋政權南遷,戰亂不斷,國家多難。文人的思想感情發生了巨大變化,憂時、傷世成為情感主調。隨後而來的“紹興和議”、“隆興和議”又給有志恢復卻無法無力伸展報復的志士仁人增加了憤世的感慨。而南宋末年的風雨飄搖,以及政權的最終滅亡,則促成了哀怨基調的產生。使得南宋的許多詞擺脫傳統的狹小範圍,負載起和詩歌一樣的功能,成為反應現實,“言志”和書寫”經濟”之懷的載體。出現了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路游等。

辛棄疾的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山河的作品。其詞以豪放為主,與蘇軾並稱“蘇辛”。辛棄疾的詞藝術風格同時是多樣的,如婉約風格的《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⑨

與強調反映現實,強調錶現主題精神相對應,缺乏思想意義的流宕無聊之作成為普遍反對的目標。陸游《跋〈花間集〉》說花間集“接唐末五代時人作。方斯時,天下岌岌,生民九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嘆也哉!”

另外,南宋文人有力主棄俗從雅的趨勢,這在北宋時期已經買下了種子;由此也可推知,“俗詞”即民間詞,也正發展的繁榮。

南宋另一位大詞人姜夔詞作又別樹一幟。姜夔字號“白石道人”,“隱居部仕,嘯傲山林,往來瀟湘淮左,與范成大、楊萬里友善”⑩。他不但能寫詞,而且懂得作曲,曾創作不少新詞調。如《揚州慢》等至今仍可演唱。姜夔詞的優秀之作具有明淨幽冷、清空深遠的特色,是高度詩化的精神世界的寫照。

宋之後,元代寫詞比較有名的是趙孟頫,薩都剌等。明代詞作比較沉寂。到了清代,湧出大批詞作家,稱為“詞的中興”。

詞是一個被繁榮經濟推動的文化,隋代產生並開始興盛,宋初百年的繁榮經濟將它推向高峰,隨著經濟的衰弱,它失去推力,慣性般升到頂點,然後走向衰弱,也醞釀著曲的產生。

詞語信息

【詞目】說詞

【拼音】shuō cí

【基本解釋】1、言辭。2、辯解或推託的理由。3、遊說的話;勸說的話。

詳細解釋

亦作“說辭”。

1、言辭。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武昌起義後清方動態》:“儘先選用道劉承恩,善於說詞,膽識俱壯,即委令赴鄂宣諭。”

2、辯解或推託的理由。

聶紺弩 《夢》:“有一種巧妙的說詞,印度雖然應該獨立,卻不應該在這個時候,這時候,同盟國正在跟軸心國打仗。”

3、遊說的話;勸說的話。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侍案金童下說詞,攔腰抱住。”

《三國演義》第三回:“某更進說詞,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矣。”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三回:“遂教以說詞,使於枕席之間,如此這般,春申君必然聽從。李嫣一一領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