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語默無常:尋找定向中的哲學反思》收錄了作者近十年來較有學術分量的論文,以文字學的研究為中心,進而論及哲學本身及哲學史問題。全書語言流暢,充滿生活的親切感,可讀性強。語默源出於《周易·繫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作者認為哲學的智慧,就是教人盡心盡性的去生,然後又無牽無掛的去死,以便由動而復歸於靜。吾人生於世上,在種種責任與角色的要求下,總不能恆靜而無語,不過言說無論如何精彩,言說者卻又不能不知道所有言說都有其限制,一若一切生都不能逾越死,動都要歸於靜!因此“語默無常”道盡了生死之間的道,我們在看重語言力量的同時,也需為緘默留有餘地。
作者簡介
關子尹,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前哲學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哲學、現象學、語言哲學、人文電算等。主要著作有《從哲學的觀點看》、《海德格的詮釋現象學與同一性思維》、《系統視野與宇宙人生》、《教我心醉—教我心碎》等,譯著有《人文科學的邏輯》(卡西爾著)、《論康德與黑格爾》(理察·克隆納著),發表英文、德文、中文學術論文百餘篇。
圖書目錄
序言(勞思光)
繁體版前言
簡體版前言
尋找定向中的哲學
一 從大克鼎和史牆盤中的“哲”字看哲學(2007)
1.“哲學”一詞的由來
2.“哲”或“愆”字的字形和字義的一般省察
3.從金文中的“哲”字的形構看“哲”的深層意義
4.“哲”與“德”的關係
5.結語:“哲學”概念的重審——從哲學問題到哲學疑難
附<從大克鼎和史牆盤中的“哲”字看哲學>後記
1.“折”乃哲學之所以稱為“智慧”的基礎
2.大克鼎和史牆盤“哲”字的部件分析
3.“哲”字於上古是否曾有動詞性格的問題
4.對方家異議的一些回應
5.哲學與文字學
二 千載傳慧業,哲學旦復旦(2007)
三 論哲學的“洗鍊”問題(2003)
系統視野及其啟示
四 宇宙、世界與世界觀(1998)
1.何謂宇宙?何謂世界?
2.kosmos與“秩序”觀念
3.“世界”與“界域”理論
4.從“世界”到“世界觀”
五 系統問題的巨觀省察(1998)
1.從字源上看“系統”
2.從哲學角度看“系統”這觀念
3.知識系統與現實系統
4.封閉系統與開放系統
5.一般系統論、系統哲學與複雜性理論
6.人文社會科學的當代思潮
六 從《周易》看變化(1999)
1.緒論
2.《周易》作為一符號系統
3.《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
4.今本《周易》反映了哪些生命智慧
5.“艱貞”與“憂患”意識
6.從“象數”到“義理”
7.孔子晚而好《易》
8.“易為君子謀”與“義命分立”
9.《周易》與現代世界
七 大腦左右功能的異同與離合(1999)
1.從一個實驗說起
2.大腦解剖
3.大腦語區的發現
4.大腦測試與經驗素材
5.大腦左右半球於功能上的主要分別
6.大腦左右功能異別的理論反省:“不對稱性”、“偏側性”和“主次區分”
7.大腦左右的“分工”、“互補”、“協作”和“整合”
8.整合理念下的大腦測試
9.大腦左右功能的分工與整合對現代人生活的一些啟示
10.結語
語言、文化、漢語的反思
八 語言系統的結構、功能與成長(1999)
1.語言作為一系統
2.語言系統及其結構
3.語言系統的“分節勾連”現象
4.語言系統的功能
5.語言系統的三個次系統
6.語言是封閉系統還是開放系統?
7.語言系統的變化與成長
九 萊布尼茲與現代德語之滄桑(2005)——兼論“語文作育”與民族語言命運問題
1.引言——從兩則故事說起
2.萊布尼茲論“語文作育”與“德語思維社會”
3.萊布尼茲論德語的長短
4.就德語的兩項“欠缺”與萊布尼茲商榷
5.18世紀以後德語長足的進步
6.從萊布尼茲的“勸誡”到今日德語面對的挑戰
7.代結語:從“語文作育”的觀點看今日漢語面對的挑戰
十 別在語言迷宮裡迷路(2006)——語文規劃與語文作育的再議
1.語言現實是問題的所在
2.追求語文卓越,應以母語為先
3.香港語文政策的反省
4.語文作育——中大的先機
5.哲學系應扮演的角色
6.回顧與前瞻
十一 寓抽象於具體(2007)——論漢語古文字中的哲學工夫
1.前言:“言語的文字”與“思想的文字”
2.“隸變”與古文字部件的混淆
3.從字例看漢語古文字中的意義世界
4.從六書理論看漢字抽象觀念的建構——兼論“文字類比”原則
5.總結:“漢字乃漢語的一個實質的成分”
十二 母語教育迷思下的“理”與“勢”(2008)
1.先講“理”
2.再言“勢”
3.後記
西方哲學史的另類反思
十三 卡西爾與人文科學的邏輯(2003)
1.卡西爾及其時代
2.“人文科學”的理念
3.《人文科學的邏輯》大旨
十四 西方哲學史撰作中的分期與標名問題(2004-2005)
1.引論:康德與黑格爾——對哲學史的兩種看法
2.通論:哲學史的撰作與哲學史家的角色
3.分論:西方哲學史撰作中的各種分期與標名
4.結論:實質和虛靈之間
生命中的語默
十五 意向性與宗教感(2001)——從現象學的觀點看宗教問題
1.引言:宗教作為一種現象
2.孔漢思的四種立場和兩項判準
3.現象學與宗教討論
4.神作為一意向對象
5.“宗教”作為“意向聯繫”
6.“宗教感”作為一種純粹意向
7.“宗教感”作為宗教內、宗教間和宗教外的溝通底線
8.總結
十六 說悲劇情懷(1997-1998)——情感的先驗性與哲學的悲劇性
十七 希望概念的哲學反省(2002)
十八 風雨人生(1999)——散論生命的意義
1.開放的系統
2.混沌與人生
3.“慎獨”(solitude)
4.曼荼羅(Mandala)
5.置諸死地而後生
6.悲劇意識
人名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