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是社會團體聚會,有目的,為建立團隊精神,有如雄獅出征,在會上立誓必勝,並接受支持者的祝福,及長官等重要人物的站台支持。誓師大會,又名造勢大會,兩者皆可以稱為“誓師會”,“造勢會”,不過如此公共關係活動,最關鍵是要聲勢浩大,所以“大”字不可少。誓師大會也如一場示威、遊行等,策劃如項目管理,必要有目標、有人力資源、有財政預算、有民心才可行。並且,“魔鬼常藏在於細節里”此話常有蝴蝶效應。作用
原指祭祀禮畢,出征的軍隊有誓師典禮,一般是將出征的目的與意義告知將士,揭露敵人的罪惡,強調紀律與作風,鼓舞士氣,也就是一次戰鬥前對部隊的動員和教育。其主要作用在於鼓舞團隊的士氣。記載
《尚書》所載《甘誓》、《湯誓》、《牧誓》等,都是上古著名的誓師之辭。如果是命將出征,天子要在太廟召見大將軍及全軍將校,授之以節鉞(後代常授刀劍)。君王拿著斧鉞的端首,把柄交給大將,表示將節制軍隊的全權授予他。清初誓師與祭天謁堂子同時舉行。努爾哈赤天命三年(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正式對明宣戰,謁廟誓師宣布“七大恨”,把明王朝殺其父祖,拘殺使者,褊袒並幫助葉赫氏等七條“罪狀”,作為告天並動員將士的內容。皇太極崇德時遣將出征明朝,皇帝親自送至城外,詢問出征的王公、貝勒、貝子等:你們是不是忘記了“七大恨”?大家齊聲回答:沒有忘記!於是,鳴炮三聲,大軍出發。意義
對於鼓舞團隊士氣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著名的誓師大會有五原誓師。而目前泛指民眾集會莊嚴地表示決心,出現最多的是在重要考試前學校師生開的誓師大會,其內容主要是由領誓人起誓,帶領眾宣誓人念出誓詞,在中聯考前都很常見(一般為百日誓師)。誓師大會一般由成績較好或朗誦較好的學生帶頭,這樣帶動同學們的激情,有助於增長士氣,對學生有一定激勵作用。在軍隊和平年代面臨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面前,誓師大會能起到激發士氣的作用。程式
時間誓師大會舉行的具體時間。
場地
誓師大會舉行的具體地點。
標語
會場的宣傳性口號。
與會人員
參加誓師大會的組成人員。
會議程式
誓師大會分哪些步驟完成。1、宣布大會開始。2、領導講話。3、代表發言。4、宣誓。5、宣布會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