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認沽權證即認售權證
比如說新鋼釩在行權的日子,持有認沽權證的投資者可以按照4.62元的價格賣出相應的新鋼釩股票,不管當時新鋼釩的股價是2元還是8元。如果當時價格是2元,則認沽權證的價值就是4.62元,如果當時的價格高於4.62元,則認沽權證一文不值,認沽權證的價格是應該隨著相關資產的價格上升而下降的。
當股價高於行權價格時,認購權證投資者則從股價上漲中獲得盈利,當股價低於或等於行權價格時,將損失認購權證的費用,認購權證投資者希望通過股票上漲從中獲利。相反,認沽權證則是當股價低於行權價格時,從股價下降中獲得收益,當股價高於或等於行權價格時,投資者將損失認沽權證的費用,認沽權證投資者希望做空股票從中獲利。
認沽權證的風險主要取決於正股未來的股價運行方向、時間值以及引伸波幅等因素。對於認沽權證而言,最大的風險來自於標的股票在未來出現大幅上漲而導致的權證價格下跌。
認沽權證為投資者提供最大的方便之處在於提供了一種下跌市道中賺錢的可能性。看空的投資者只能通過買入認沽權證而並無其它避險策略,投資者需要承擔的最大風險就是認沽權證的價格。由於認沽權證本身的槓桿效應,投資者可以通過控制倉位來規避風險。當然,偏重投機的交易者完全可以通過加重倉位實現權證的槓桿功能。
從理論上說,發行認沽權證的應是那些未來業績增長有保障的藍籌股,而持有該類股票的公司又往往是具有做空實力的機構投資者。
從香港權證市場等市場經驗來看,認沽權證對標的股價並不構成衝擊。對內地市場來說,投資者如果做空,套取的將是公司大股東的利益,即意味著大股東將支付更高的對價,這也使得公司在發行該類權證時必須做出慎重的選擇。換句話說,發行該類權證的也將是對自己公司前景充滿信心且目前股價已經嚴重低估的公司。
進一步的問題是,“投保期”需要多長呢?這要視投資者對後市的看法。認沽權證保險策略的宗旨是投資者預期正股“短期”向下,但“長線”則向上。若投資者認為股價“短期”的調整即將告終,則可先行沽出認沽證套利,待股價回升時再賺多一重利潤。
特點
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的特點及區別
認購權證的價值隨相關資產價格上升而上升,認沽權證則隨相關資產價格下降而上升。
對於流通股股東來說,認購權證與認沽權證會有以下一些不同:
風險不同
由於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對正股的敏感度不同,隨著正股股價的上升,認購權證的價格上升,認沽權證的價格下跌。從“正股+權證”組合的敏感度來看,認購權證會加劇組合的系統風險,而認沽權證會對沖正股股價波動的部分風險。
補償不同
在正股股價下跌時,認沽權證的價格上漲,會對流通股股東的損失給予補償,從而降低流通股股東的盈虧平衡點;而認購權證能讓流通股股東在未來可能的業績增長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如果股價貼權,則在短期內不能給流通股股東多少補償。
到期價值不同
由於目前股改方案中所包含的權證均以股票結算方式來交割,這將對權證的到期價值產生重大影響。對於認沽權證,如果在快到期時,權證為價內權證,即股價小於行權價,權證的持有者為了行權必然會賣出正股,買盤壓力有可能會使股價向行權價靠攏,從而使權證喪失價值;而對於認購權證,在快到期內,若為價內權證,持有者只需準備現金以便向大股東按行權價買進股票,而不會對流通A股的股價產生影響。只不過在行權後,市場上可流通的股票突然增加,投資者想儘快獲利了結的話,正股遭遇短期拋壓,股價必然又會下跌,從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 最後,認沽權證可以讓投資者構建多種投資組合,而認購權證在市場上缺乏做空機制的條件下,只能成為投機者炒作的工具。
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的特點見下表:
認購權證 | 認沽權證 |
持有人的權利:持有人有權利(而非義務)在某段期間內以預先約定的價格向發行人購買特定數量的標的證券 | 持有人有權利(而非義務)在某段期間內以預先約定的價格向發行人出售特定數量的標的證券 |
到期可得的回報:(權證結算價格-行權價)×行權比例=未考慮行權有關費用 | (行權價-權證結算價格)×行權比例=未考慮行權有關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