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詹姆斯·夫蘭克(德語:James Franck,1882年8月26日—1964年5月21日),德國物理學家,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經歷介紹
夫蘭克
於1906年在柏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夫蘭克被授予一級鐵十字勳章並成為德皇威廉學院物理部門的負責人。1920年,夫蘭克成為哥廷根大學第二實驗物理學院院長。在此期間,夫蘭克與理論物理學院院長馬克斯·玻恩共同研究量子物理學。1925年,夫蘭克因在1912年至1914年間進行的研究成果而與古斯塔夫·路德維希·赫茲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些研究成果中包括證實玻爾模型正確的夫蘭克-赫茲實驗。
1933年,納粹黨執政後,夫蘭克離開德國前往美國繼續其研究。他最初是在巴爾的摩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一年後他又去了丹麥和芝加哥。就在那個時候,夫蘭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曼哈頓計畫。他還成為芝加哥大學冶金實驗室化學部門的負責人。夫蘭克還是關於核子彈的政治與社會問題委員會的主席,成員包括J·J·尼克森、格倫·西奧多·西博格和萊奧·齊拉特等。委員會於1945年6月11日出台了著名的關於核子彈軍事套用問題的《夫蘭克報告》。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入侵丹麥時,匈牙利化學家喬治·德海韋西將馬克斯·馮·勞厄和夫蘭克的諾貝爾獎章用王水溶解掉,以防止納粹德國將獎章掠走。他將溶解後的溶液放在尼爾斯·珀爾學院實驗室的架子上。戰後,德海韋西回到實驗室將溶液中的金沉澱出來,諾貝爾學會將其重新鑄造成獎章。
榮譽與獎章
1925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1951年:馬克斯·普朗克獎
1953年:格丁根榮譽市民
1955年:拉姆福德獎
1964年: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參見
夫蘭克-康登定律
夫蘭克-赫茲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