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伯慧

詹伯慧

詹伯慧,當代語言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筆名柏葦,廣東省饒平縣人,生於1931年7月10日。1949年考入中山大學文學院語言學系。1983年10月到暨南大學任教,曾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2006年從暨南大學中文系退休。現任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詹伯慧從事語言學教學、研究工作逾三十年,在國內外出版語言學專著多種,發表論文五十多篇,內容涉及語言學理論、現代漢語、漢語方言、文字改革、國語教學、辭書編纂等許多方面。他能說閩、粵、客家等不同類型的方言,又調查過多種方言,五十年代還曾作為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隊成員到海南島調查過黎語,語言的感性知識和調查實踐的經驗都比較豐富。 1988年詹伯慧教授被選為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3和1998年又連續兩屆出任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目前他仍擔任一些學術團體的領導職務,如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會長,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等。他還是廣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擔任過第一、第二屆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曾兼任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長達十年之久(1991-2000)。詹伯慧教授從事語言教學與研究40多年,主攻方向是漢語方言學,出版專著20多部,發表論文近200篇。50年代撰有《潮州方言》。1981年出版《現代漢語方言》,其後主編《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被國家教委推薦為全國通用教材。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53年“中大”畢業後到武漢大學中文系擔任語言學助教。1955年秋至1958年春在北京大學從袁家驊進修“漢語方言學”。1958年以後在武漢大學教授“語言學引論”、“現代漢語”及“漢語方言學”等課程,並參加《漢語大字典》編寫組,主持注音、審音工作,歷任“武大”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3年10月調廣州暨南大學任教。現任暨南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漢語方言研究室主任,並為《漢語大字典》編委,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廣東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兼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會會長,廣東省推廣國語工作委員會委員,1983年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第五屆委員會委員,同年加入中國語言學會。先後受聘為香港大學、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研究方向

自從1955年從師袁家驊以來,詹伯慧的學術專業方向一直以漢語方言學為重點,他的漢語方言研究工作比較全面。他經常強調漢語方言的調查研究不能老停留在語音的描寫分析上,也不能只著力於單點方言的調查研究。他提倡在深入調查單點方言、發掘個別方言特點的同時,應該大力開展方言的綜合研究和比較研究,在深入調查方言語音的同時,應該深入調查方言的辭彙和語法。

主要貢獻

漢語方言著述

在詹伯慧己刊的漢語方言著述中,最有影響的是《漢語方言概要》(集體編寫,1960年)和《現代漢語方言》(1981年)兩部專著,以及他對家鄉潮州方言的語音描寫——《潮州方言》(1959年)。

《漢語方言概要》

《漢語方言概要》是袁家驊教授主持編寫的一部集體著作。全書五十萬字,被認為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現代漢語方言的重要著作,書中分量最重的兩章:粵方言和閩南方言,是詹伯慧執筆起草的。在這約占全書三分之一篇幅的兩章中,他充分發揮本人熟諳粵方言和閩南方言的有利條件,廣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圖比較準確地對這兩種方言的語音、辭彙、語法進行全面的介紹,在當時的條件下,他的這一努力總算有了一些成效,受到方言學界的讚賞。

積累方言素材

在編寫《漢語方言概要》的同時,詹伯慧就想利用當時積累的方言資料,另寫一本簡要介紹現代漢語方言的讀物,作為《概要》的縮寫本。可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客觀原因,他的這個計畫直到二十年後出版《現代漢語方言》才得以實現,這本書除了利用《漢語方言概要》中的素材外,還吸收了全國各地方言普查的成果,以及一些高等院校開設《漢語方言學》課程時所使用的講義,並參閱了不少散見於各地學術刊物中有關漢語方言的論著。這就使得它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漢語方言概要》的補充,一方面又能在簡明扼要、深入淺出上顯示出壓縮本的特色來。

《潮州方言》

1959年刊於《方言和國語叢刊》(《中國語文》雜誌社編)第二冊中的《潮州方言》一文,長達十萬言,是詹伯慧從事漢語方言調查的一篇代表作。

《粵方言中的虛詞“親住翻埋添”》(1958年)、《萬寧方音概述》(1958年)、《海南島軍話語音概述》(1959年)等也是詹伯慧方言研究成果中比較引人注目的作品。《粵方言中的虛詞“親住翻埋添”》一文是作者對粵方言中特殊語法現象深入考察的成果之一,它對幾個粵方言中使用頻率很高的虛詞的用法進行詳盡的分析,頗多自己的見解。1972年出版的《香港粵語語法的研究》一書採用了詹伯慧此文的觀點和材料。

偶然發現軍話

“軍話”是他1956年到海南島調查黎語時偶然發現的。《海南島軍話語音概述》揭示了海南島南端崖城鎮中殘存於幾千居民口中“北方方言島”的語音面貌。這個方言島周圍居民說的是閩南方言系統的海南話,唯有這寥寥數千人世世代代說著自稱為“軍話”的方言。這種很有趣的方言現象自然引起語言工作者的重視。關於海南島軍話的這份記錄,常常被語言學界用來作為說明“方言島”的實例,被認為是不可多得的北方方言島資料。

社會實踐活動

詹伯慧在學術實踐中注意密切配合社會實踐活動,適應社會的迫切需求。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剛結束,他立即撰寫了《關於漢語規範化》一文在《長江日報》上連載。與此同時,他又編寫了《武漢人怎樣學習國語》(1956年)。1960年湖北省方言普查剛完成,他便受省教育廳之託開展了《湖北方言概況》的編寫工作,和華中師院、武漢師院的幾位同志在一起,用了兩個月時間編出了《概況》的初稿。他還及時寫了《關於編寫〈學話手冊〉的幾個問題》(1960年)一文在《中國語文》上發表,就自己接觸到的有關《學話手冊》的問題,例如《手冊》的作用和對象、《手冊》的內容和體例等,結合實踐經驗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各地正在編寫《學話手冊》的同志參考。

編纂《漢語大字典》成員

詹伯慧是編纂《漢語大字典》的骨幹成員之一。1975年,作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漢語大字典》籌備上馬,他參加這項工作,多年來作為編委會成員,先後主持過收字和審音的工作,負責設計、草擬收字、審音的條例。《漢語大字典》分上古、中古、現代三段注音,將是我國歷來辭書中音讀最為完備的一部大字典,其中凝聚了不少參加注音、審音同志的心血,1979年發表在《中國語文》上的《漢語字典詞典注音中的幾個問題》一文,正是詹伯慧在《漢語大字典》注音審音實踐中的一席經驗之談。

詹伯慧於1980年春至1982年春應聘到日本講學,在東京大學為大學院(研究院)、文學部、教養學部講授《漢語方言學》、《現代漢語》等課程。講學期間,他廣泛接觸日本漢學界人士,應邀參加漢學界的許多學術活動,假期還曾應邀到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中國語文學會作學術報告,為促進學術交流作出了自己的努力。1980年他在日本中國語學會所作的學術講演《三十年來中國語言工作的一些情況》,比較全面地介紹了解放三十年來我國語言學發展的情況。這個講話全文刊在日本中國語學會的會報《中國語學》上,會長波多野太郎親自為它撰寫日文提要和作者介紹。1981年詹伯慧還先後應邀在日本亞非言語文化研究所和愛知大學分別作了“談談漢語方言的調查研究”和“關於漢字改革問題”的專題講演。在此期間,日本中國語學會會長向出版部門推薦出版了詹伯慧的兩部方言著作:一是十五萬字的《浠水方言紀要》,一是近四十萬字的《漢語方言文集》。《文集》編集了詹伯慧從五十年代以來發表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的漢語方言論文共十六篇,波多野會長為《文集》寫了序言。

詹伯慧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起來的中年語言學者。近期他計畫對廣東的方言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目前他正擔負培養“漢語方言學”研究的工作,並負責籌備建立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室。他正在和黃家教、許寶華、李如龍等同道合作,編寫一部《漢語方言調查》專著。並受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之聘,參加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方言部分的撰寫工作。

獲獎記錄

1992年詹伯慧教授獲國務院頒發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1992年和1997年他兩度被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評為全國語言文字先進工作者。 1997年暨南大學授予他暨南大學“八五”(1991-1995)期間傑出科研工作者稱號,2001年獲評為暨南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2002年又被評為暨南大學“十佳先進個人”。

90年代出版《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報告》,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並分別獲廣東省社科、省高教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1994年出版《粵北十縣市粵方言調查報告》,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