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海遊蹤:中西詩比較講稿

詩海遊蹤:中西詩比較講稿

《詩海遊蹤中西詩比較講稿》是2011年5月1日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飛白。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詩是人類的原初語言,是在民族文化中植根最深的語言,通過詩,最易感受一個民族的血脈搏動。通過中西詩比較,我們能看到雙方是如何地“性相近”而又“習相遠”,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時代,中西詩的對話極富意義。兩種詩和文化相遇能撞出火花,激發靈感,達到互補和相互啟發;通過比較,跨越文化鴻溝,也能提高我們的理解和欣賞能力,不僅加深對外國詩和文化的理解,也能通過對照反思而加深對本國詩和文化的理解。

這是在美國和中國高校授課的講稿。作者兼太陽顧學術性和可讀性,建起跨越二者的橋樑,使《詩海遊蹤(中西詩比較講稿)》不僅探幽抉微,啟發開拓,文筆也風華掩映,引人入勝。

作者簡介

飛白,詩歌翻譯家,學者,1929年生於杭州,1949年從浙江大學外文系參加革命工作,任第四野戰軍,廣州軍區軍事和外事翻譯、訓練參謀、訓練科長和某部隊政委等職,1980年辭軍職回校,任杭州大學/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美國爾賽納斯學院英文系客座教授、雲南大學外語系/外國語學院教授。 飛白著述視野廣闊,有《詩海·世界詩歌史綱》、《古羅馬詩選》等著譯17卷,《世界詩庫》等編著18卷。被稱為“探海者”和“詩海水手”。曾獲中國圖書獎(兩項)、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商項)等多種獎項和國務院頒發給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1 探海之旅(代前言)

海風的召喚

詩海交匯

“沒有金羊毛”

自討苦吃.溝通詩海航路

2 語言之屋和望星空

存在和棲居

魔術師的徒弟

語言之屋

“說”和“被說”

自然的星和語言的星

是橋樑也是囚籠

可持續棲居性

3 比月亮

“中國屋”和“聖母送手”

誰家的月亮圓

“月狂”及其表現

月亮格式塔

月的形相與家族觀念

波阿斯的夢

4 花之語

不一樣的花語

花與情操

看不懂的異國花

詠海棠/蘋果花詩比較

花意象的性別色彩

偽男性、偽女性及其辨析

5 詩人何以孤獨

“余情信芳”和“孑然孤立”

心懷社稷和個人本位

瑪格麗特組詩與異化主題

酷似絕望的盼望

傷痛如何化為珍珠

6 漁夫和魚的故事

“斜風細雨不須歸”

“她半拖半誘.他半推半就”

兩個母題中包含的張力

自然“宜人”還是“誘人”

“魚樂”和魚的思辨

7 山與海的對話

“觀滄海”和“海始於斯”

地理環境的薰陶

高山仰止和“沒什麼意思”

山的吸納,海的挑戰

人與自然:和諧與敬畏

8 存在的苦難與存在中的愛

讀詩個案討論

不輕易看破人間價值

“說話人”及其語調

多層次的意叉和意味

詩人的熱心腸

詩是對存在的求索,但不是存在的解

9 迷狂與禪境

兩種靈感模式

“我發燒又發冷”

“滿船空載月明歸”

另樣的狂和醉

兩種張力結構

“你來自天堂或地獄?”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兩種自由觀

“任性的心,你要什麼?”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我無地可枕我的頭”

10 後記

延宕的旅程

作中西詩比較有什麼意義?

乘風漂泊吧,詩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