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通感】 某一感官感受外界事物時,其它感官也有聯繫和感受,謂之通感。今人周振甫《詩詞例話·通感》:“‘通感’是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錢鍾書先生提出這種‘通感’(錢鍾書《通感》見《文學評論》1962年1期),給我們指出修辭上的一種手法,是很有意義的。……像林逋的《梅花》詩:‘小園煙景正淒迷,陣陣寒香壓麝臍。’‘香,是嗅覺,‘壓’是觸覺,是嗅覺通於觸覺,用的也是通感手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詩人感物,聯類不窮。”就是通感。是說人們感官感受外界事物時,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感官之間可以溝通起來。這種“感物聯類不窮”的通感手法,能多方面、多層次地描寫所詠之物,使內容更生動、形象、新穎、深刻。
相關詞條
-
龍感湖
龍感湖位於N29°52'~30°05',E115°19'~116°17'.有一個畫龍點睛的名字——“雷池”。 “不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們常常引用的一句成...
主要景點 湖泊簡介 湖泊由來 湖泊位置 發展歷程 -
龍感湖[湖泊]
龍感湖是位於中國湖北省和安徽省交界處的一個淡水湖泊,為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和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共有。湖泊總面積22322公頃。 龍感湖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
主要景點 湖泊簡介 湖泊由來 湖泊位置 發展歷程 -
詩中三李
“詩中三李”毛澤東同誌喜歡的名篇有《雁門太守行》“詩中三李”為李白、李商隱、李賀。
人物介紹 李白 李商隱 李賀 《雁門太守行》 -
差感美學
馬克思曾經提出:在一定歷史時期內,藝術生產同物質生產的發展具有不平衡的理論,一是:藝術領域內各種藝術形式的發展不平衡;二是:藝術發展同社會的一般發展不平...
泛詩歌主義宣言---一個未名詩人差感美學 人生活在體驗中,體驗生活中的差感 -
鹹通十哲
“鹹通十哲”(又稱“芳林十哲”)是活躍於晚唐宣宗至昭宗年間(847-904)的寒士詩人群體,一共包括詩人許棠、喻坦之、任濤、溫憲、鄭谷、李昌符、張喬、周...
概述 人物簡介 詩歌的語言特點 拓展閱讀 -
感事
石介(1005-1045)北宋學者,與胡瑗、孫複合稱為“宋初三先生”。字守道、公操,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橋溝村)人。讀書於徂徠山(泰安城東...
詞語概況 石介詩 袁宏道詩 王安石詩 張昱詩 -
《感諷五首》
《感諷五首》是唐代著名詩人李賀創作的一組諷喻詩。這五首詩內容較雜,非一時一地之作,有敘事,有抒情,表達的是作者對現實的感慨。第一首詩前四句先以兩個典故,...
作品信息 原文 注釋 鑑賞 作者 -
新夏感事
《新夏感事》是宋代詩人陸游所寫的一首政治抒情詩。它表現的是陸游一輩子都秉持的與國家民族同憂其憂、同樂其樂的可貴精神。前半情景歷歷,流美圓轉;後半直抒其情...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
感諷五首
《感諷五首》是唐代著名詩人李賀創作的一組諷喻詩。這五首詩內容較雜,非一時一地之作,有敘事,有抒情,表達的是作者對現實的感慨。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