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原文
錢塘江上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詩詞注釋
錢塘江在今浙江省,流經杭州入海。此詩讚美錢塘女兒的美好。詩的前兩句是從正面對江上女兒進行熱烈讚美。用的是倒裝。 詩人在錢塘江畔看到了“勝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問起她們是誰家女兒,“是誰家”是用反詰的方式來表達讚美,字裡行間充滿了驚喜讚嘆的感情,其真正用意並不是要詢問她們是誰家姑娘。寫女子之美只用“勝花”二字,簡潔但卻形象。 接下來詩人並不緊接上文,對女子的美做進一步的具體描繪,而是把筆宕開,又引用歷史故事對女子進行讚美。史書記載,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勾踐為了求和,並使夫差荒淫失政,貢美女西施、鄭旦給夫差,夫差非常寵愛。西施、鄭旦都是越國薴蘿山(在今浙江諸暨縣南)鬻薪者之女。錢塘江古為越地,因此詩人看見錢塘江上的美麗女兒,很自然地聯想到西施、鄭旦,覺得江上女兒同她們一樣美麗。這兩句詩意是說,如果是在春秋吳王夫差時代,錢塘江上這些女兒,定會象西施、鄭旦那樣被選送吳宮,並深藏於吳宮之中,不得出來,但如今已不是過去,今天她們公然出來浣紗了。“紗”是輕薄的絹。一群比鮮花還要美麗的女兒,在碧綠的江水中浣洗著輕紗,她們歡歌笑語,她們那花一樣的臉龐,映著碧綠的江水和水中的輕紗,——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圖畫!“公然”二字不僅含著詩人對世事清平的由衷讚美,還表現了女兒們浣紗時的喜悅心情。引吳王之例,還使作品在讚美錢塘女兒的同時,對歷代的荒淫統治者,進行了諷刺,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儋何選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