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詠利城山居
【創作年代】東晉
【作者姓名】支遁
【文學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詠利城山居
五嶽盤神基,四瀆涌盪津①。
動求目方智,默守標靜仁②。
苟不宴出處,托好有常因③。
尋元存終古,洞往想逸民④。
玉潔箕岩下,金聲瀨沂濱⑤。
卷華藏紛霧,振褐拂埃塵⑥。
跡從尺蠖曲,道與騰龍伸⑦。
峻無單豹伐,分非首陽真⑧。
長嘯歸林嶺,瀟灑任陶鈞⑨。
作品注釋
①五嶽:泰、衡、華、恆、嵩為上古時天子封禪祭祀的五座大山,並稱為東、南、西、北、中五嶽。神基:神仙居止處,多指大山。《隋書·薛道衡傳》有句“帝系靈長,神基崇峻。”四瀆:淮、江、河、濟為上古時天子封禪祭祀的四條大川,並稱東、南、西、北四瀆。瀆,大河也。盪津:平坦的水窪。
②動求句:行動時以正直的智謀和思慮為目的。默守句:靜守時以仁慈相愛為處世的標準。
③苟不句:謂倘若不能適應仕途進退的變化。托好句:謂仍有永久的辦法來寄託自己的愛好和志向。
④尋元:元通源,追尋根源。終古:久遠的往昔、上古時代。洞往:回顧往昔。洞意為洞悉、透徹。逸民:亦作佚民,即隱居避世者。
⑤玉潔:形容隱士的情懷像玉石一般潔白無瑕。箕岩:箕山的岩壑。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亦名許由山,唐堯時高士許由隱居於箕山之下、穎水之陽。金聲:形容前賢的名聲像黃金一般光輝明亮。瀨:指沙石上流過的急水。沂:崖岸。《漢書·張良傳》有“良受書於邳沂。”
⑥卷華句:美麗的花朵掩藏在濃密的霧裡。褐:獸毛或粗麻製成的短衣,本系窮人所服,此指隱居避世者粗朴的衣物。
⑦跡:行為、行止、行跡。尺蠖:一種昆蟲的幼蟲,俗稱造橋蟲,蟲體細長,行動時能屈伸變形。道:一般指人生觀、世界觀、政治主張或思想體系。騰龍:在空中飛騰的龍。
⑧峻:高大。單豹:古之高士。《莊子》雲“魯有單豹者,岩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伐:功勞。分:名分、才賦。首陽: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南,相傳為上古時著名高士伯夷、叔齊兩兄弟隱居採薇之處,此處亦以首陽山名代指夷、齊二人。真:真誠、真實。
⑨林嶺:樹林與山嶺,泛指隱居之處。瀟灑:灑脫、毫無拘束的樣子。陶鈞:原為製作陶器時所用的轉輪,此處引申為創建、造就及造物之功。
作品簡析
利城系東漢時所設之郡,郡治即名利城,在江蘇省贛榆縣西南,三國時廢。支遁出家後,最初便在利城境內山區隱居。這首詩先從利城山區地理形勢寫起,接著闡述了隱士們之所以要隱居的原因,然後詳細記敘了作者自己的隱遁生涯,表示了堅定地拋棄世俗雜念,歸依自然的決心。支遁雖為東晉時一流高僧,為般若學即色宗著名代表人物,但身處玄學盛行之魏晉時代,無法超脫時代的影響,故其詩寫得玄虛古奧,甚至有些晦澀,當然也離塵拔俗,不帶一點人間的煙火味。
作者簡介
支遁(314-366),東晉江南吳中支山寺僧。字道林,號支硎,俗姓關,陳留(河南省開封市)人,一說林慮(河南省林縣)人。生於佛徒之家,自幼聰穎,明徹事理。初隱浙江餘杭山中,二十五歲入吳中立支山寺,精研《般若經》和《莊子》,後又至浙江沃州小嶺立寺傳道。曾創建貴溪興山寺,主持會稽靈嘉寺。公元362年(晉哀帝初年)征至洛陽東安寺,講道三年,力辭得歸,乃斂跡剡山。支公誦習佛經,精通玄理,善舉宗旨大意,不拘表面詞句。所注《莊子·逍遙遊》以佛證玄,相互滲透,見解精闢,為後人所嘆服。又精於文辭,以詩知名,與當時名士殷浩、郗超、謝安、王羲之等均為至交。又愛好養馬,善相馬。草書亦有名。著作原有詩文集三十卷,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