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我國從漢朝以後,刻碑的風氣逐漸普及,幾乎處處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宮室之碑,橋道之碑,壇井之碑,家廟之碑,風土之碑,災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觀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實行,後人效法,中國的名勝古蹟,竟形成獨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範圍極廣的實用文體。碑的種類繁多,碑文的體裁各具特色,歸納起來,可分功德碑、廟碑、紀念碑、記事碑、詩碑等。
種類
功德碑這類碑是為活人歌功頌德的。舊功德碑一般有三種形式。有的全用韻文寫成,如公元前的二一九年秦始皇登泰山頂,李斯刻石頌揚他的武功文治。有的前序後頌,序為散體,頌為韻文,如李白寫的《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並序》。有的全是散文,沒有頌之類的韻文,如《敦煌太守裴嶺紀功碑》。這類碑文是為活人寫的,解放後,我國已沒有人立這種碑了。不過,在中國以外華僑聚居的地方,立功德碑的還是不少。
廟碑解放後,破除迷信,沒有人再為神靈鬼怪立碑,但我們國家的古代寺廟建築頗多,都是難得的名勝古蹟,需要修補或重建,修建時立碑記事,以垂示後人。不過,現在作這類碑文應側重敘述古蹟的興廢歷史,古蹟確定的依據以及重建過程中的有關事項。
墓碑舊式墓碑有兩種:標名碑。墓碑的正面標名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及立碑時間。這種碑多是死者子孫所立。也有學生給老師、女婿給岳父岳母、夫給妻、妻給夫、朋友之間立墓碑的。簡介死者生平碑文的墓碑。這種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歷、著作、逝世年月、葬時葬地,最後是銘文,多為韻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騷體都行。大多數是死者後代請託別人撰寫的。如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也有介紹死者介紹得更簡單的碑文和簡短的墓志銘。
詩詞碑詩詞碑的產生和出現大抵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先有名勝古蹟,而後有名人名作,當時或後世刻在碑上作為紀念,同時也為景觀增色。例如湖北武漢的黃鶴樓著名的碑刻有唐代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白居易的《盧侍御與崔評事,為予黃鶴樓置宴,宴罷同望》等;廣西柳州柳侯祠的《羅池廟亨神詩碑》;蘇州寒山寺有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碑》;常熟有唐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詩碑》等。
第二種情況是立碑處與某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有關聯,而某人的詩詞又與這人物或事件有關。這樣,某處才有某碑,而某碑才立在某處。例如,安徽宿州有明代著名諫臣楊繼盛的 “絕命詩”碑;南京有南宋文天祥的《金陵驛詩碑》。那是文天祥被俘後押解去北京路過南京時在羈留之處題寫的詩,等等。
前景
中國特色文化中的一個經典,已經受到了重視和保護,會有一個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