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銘刻
自從文字問世以後,人類便能夠把一些需要長久記錄的人事通過書寫或者刻畫的方法保存下來
![](/img/b/42d/nBnauM3XwQTMzcTMyMjMzkzM0MTM0kzM2IDMwADMwAjMxAzLzI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而埋葬死者時,為了有所標誌,需要留有木碑、石碑。如果把文字刻在碑上,埋於墳中或立於墓前,這就是最早的墓志銘和墓碑文。
時間慢慢地淘汰了木材質的碑,而讓材質堅硬的石頭成為碑的唯一材質。其他金屬材質的碑或者成為牌,或者成為鍾。所以當人們說起碑時,第一想到的就是石碑。墓石碑上的碑詞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死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讚揚死者的功業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隻有志或只有銘的。
其實碑詞不光用於墓石,還可以刻錄於其他石碑上。《漢謨拉比法典》就是一種碑詞,而西周初年周公和召公“分陝而治”時在今三門峽立的石柱上也有碑詞,只不過由於時光久遠,漫滅不可見了。
廣義的碑詞
廣義的碑詞是指實用的紀念性文體,包括散文性碑文或韻文性銘文。前者代表作品如
![《大魏故城門校尉元騰墓志銘》](/img/f/384/nBnauM3XwUDM1kTMyMjMzkzM0MTM0kzM2IDMwADMwAjMxAzLzI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墓碑詞可以是別人寫的,也可以是自己生前寫的。中國習俗一般是主要是對墓主人一生的評價。
墓碑詞在寫作上的要求是敘事概要,語言溫和,文字簡約。
墓碑詞為在墳墓中或墳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跡所寫的一份簡介,尤其對於偉大或值得紀念的人其墓經常有墓志銘,在中國和西方都有這種習俗的存在,但是近代中國已不流行寫墓志銘。
墓志銘是給過世的人寫的。在古代,墓誌主要是把死者的簡要生平刻在石碑上,放進墓穴里,
![章炳麟撰寫的《黃興墓志銘》](/img/9/6df/nBnauM3XzgDNzgzMyMjMzkzM0MTM0kzM2IDMwADMwAjMxAzLzI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在現代,主要是記述一生的重要事件,然後對人做一個綜合的評價。
一般而言,墓志銘使用韻文寫作,中西方皆然,但也有例外。
西方人的墓碑詞卻很有意思,例如有刻數字的,有刻詩歌的,參看百度百科詞條:墓志銘。
狹義的碑詞
狹義的碑詞是指刻在碑石上的詩詞或者簡短詞句。這時候,碑詞不是一種固定的文體
![石碑](/img/7/421/nBnauM3X4QzN0ATNyMjMzkzM0MTM0kzM2IDMwADMwAjMxAzLzI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例如《香冢吟》,是傳說中立於香妃墓前的碑詞:
浩浩愁 茫茫劫 短歌終 明月缺
鬱郁佳城 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 血亦有時滅
一縷香魂無斷絕 是耶 非耶 化為蝴蝶
![西方人的簡短碑詞](/img/f/511/nBnauM3X4EjNwETNyMjMzkzM0MTM0kzM2IDMwADMwAjMxAzLzI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晚唐詩人杜荀鶴為李白寫的碑詞《經青山吊 李翰林》也膾炙人口:
何謂先生死? 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詩人。
天地空銷骨,聲名不傍身。 誰移耒陽冢,來此作吟鄰。
中國人都知道“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面幾個鎏金大字,但是後面周恩來總理寫的碑詞未必都記得。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