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中國國小語文教材

評中國國小語文教材

《評中國國小語文教材》(Le Critique de la manuels chinois)是國冬禮寫的一本書,由歷史沙龍出版。

基本信息

內文摘錄

評《科利亞的木匣子》

教材原文

【原文】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

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他從家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

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進坑裡。木匣裡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他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

科利亞幹嗎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因為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科利亞和媽媽、奶奶決定離開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家裡的東西不能都帶走。媽媽把有些東西放進箱子裡,從家門口起,走了三十步,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到喀山去了,在那兒住院了差不多四個年頭。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國小,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

法西斯終於被趕走了。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來回到了幫鄉。他們家的房子還在,屋裡的東西卻被法西斯搶走了。

媽媽說:“不用難過,我們還有一些東西在地下哩。”

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小夥伴們圍上來,都朝著科利亞笑:“你的算術不管事啦!也許,法西斯把你的寶貝挖走了。”

科利亞說:“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裡面一定有原因。

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台階上,用手摸著腦門兒想。,突然他笑起來,對小夥伴們說:“我知道是怎麽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還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高興地說:“夥伴們,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麽?”(左琴科

評論

本文作者為米哈伊爾·米哈伊洛維奇·左琴科(МихаилМихайловичЗощенко)是前蘇聯著名的諷刺文學家。人民教育出版社之所以對《科利亞的木匣》做出各種離奇的解釋與誤解,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對本文作者以及它創作疇期的歷史背景不甚嚎解:才造成如此愚蠢的解釋。它的相關教材裡,他對本文所表達的用意作出如下解釋: 時間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

這般膚淺的解釋,旱只適合乾小學生水平的程度。在這篇課文所在的單元里,裡面所裘達的都是關千一些從普通生活中得出的生活哲理和其寓意,差不多和古代的寓言相似生而這篇課文表達的,僅僅用很幼稚的觀念叢表面上來看,他的確像是丁篇關於教育少孩哲理的文章。本書一再聲討教育部教科書的間題正正在於這個點子上,讀書二要反覆多讀幾遍,要深讀,才能感悟到作者寫此文的用意,作者有時早很精明的,單從表面上並不能識破他真正是寫什麽,這就要靠讀者的精明。而教科書最最提要的這一點,它自己卻恰恰逆其道而反之,這個原理它自己都不甚嚓解,卻要要求它的學生做到這個水平,真的不自量力。這就造成一個壞的開端,這種惡果,聰明的學生慧眼識破,可其它的學生呢,就會執迷不悟,嚴本加厲的繼續沿著教科書演變下去,抵會誤導學生,造成學生頭腦的腐朽。之所以討論讀書的這個問題,為的就是要現代教育要嚴格深刻地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從多方面,一多層次地息考。請問一個成熟的諷刺作家真的會寫出這種簡單易懂的生活值理文童嗎?根本不可能!首先要特彆強調這個作家的具體文學創作體材,請各位教學“專家“注意諷刺作家左琴科的“諷刺”兩字!注意“諷刺”兩字喔!教育局該不會連這簡單二字的詞意都不懂吧?但事實上的確如此,很少人對“諷刺文學”有較深刻的領悟。“諷刺”一詞是貶義詞,在新編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諷刺”一詞作出如下解釋:用比喻,誇張等豐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需,批評或嘲笑二這就展露無遺了。這篇課文很明顯不是像它表面所詮釋的那麽簡單,一既然它是由誠刺作蒙育出的女章那就一定有它所要表達的,和內合的一些諷刺的道理決非僅僅寫一個小孩“科利亞'的故事。我們不妨從本文作者的身世背景開始分析:左琴科在早年參加俄羅斯帝國的軍隊,俄國革命中他所在的部隊起義,參加了蘇聯紅軍,同年復員並從事寫作事業,主要以諷刺風格為主,後夾漢漢捲入日丹諾夫的孤亡軍件,日丹偌夾是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因其離奇死亡(蘇聯官方說是病死受到史達林的猜疑,此前日丹諾夫被認定是史達林的指定接班人。日丹諾夫可謂為蘇聯文化的獨裁者,由他主持的四十年代末的“社會主義文學”,打擊像左琴科這一班異見文學家。這時候發生的事情讓左琴科實在不妙。他除了要接受檢察,其作品還要在蘇聯國內進行打壓。因此,我們從作者的背景中,可以感受到其作品若有譏諷時政的含義,也不足為奇,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個“持不同政見者,他或許是反政府的,因此可以初步判斷一個異議者的文章,其表達的含義恐怕不會那麽簡單,而且極有可能涉及到政治。我們再來可以推斷此文章的寫作時間,因為文中提到戰爭時期,還有主人公一家要逃到喀山去避戰的線縈一:應該就是指三戰時期德軍入侵蘇聯的衛國戰爭時候。課文說科利亞在戰前小時候埋下一個匣子,以小時候的步伐來講埋的距離是離他家的十步,然而等到戰後他回到家鄉時,他再走十步卻找不到了:因為他已經長大了:步伐也邁得更寬:所以他減掉幾步,終於找到了他的小匣子。課文如果僅僅從表面上提示,特別是以一個小孩為主人公,很容易給我們給我們一個錯覺,認為這篇課文是教育小孩子的一個哲理,“事物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改變”,這是文章的重點,至於有些解讀說這篇文章的宗旨是要讓小孩鍛鍊獨立思考問題,全都是不倫不類,顛三倒四地亂吹一通,胡扯。他們都不懂歷史,沒有政治頭腦,就不會看出這篇文章到底在寫什麽。記住,一個諷刺作家的文章不可能寫得這麽簡單的,不會讓人淺顯層懂,它就像一個腦筋急轉彎。

按明我本人的見解,這篇文章,其真正含義就是,批評蘇聯當局!譏諷蘇聯當局的“反動文章”!為什麽說它是針對蘇聯政府的,因為他早一個諷刺作家,諷刺作家就是專門幹這種事情的,表面上作者是在說一個小孩要適應時間的變動,要隨著長大而改變自己的觀念。而實際上這個“小孩科利亞,'就是指蘇聯政府。實際上,祗要參考一下當年蘇聯處在的生活背景,就可以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在三十年代末史達林一手操辦的“清黨審判”中,數以千計的領導大以克格勃捏造的罪名而被撤職,接著受到所謂“人民的審判”,大部分都槽到處決,這些受害者裡,有史達林的親密戰友有他認為可能威脅到他的人,有反對他的人。在這種人心惶惶的日子裡,蘇聯各地的黨機關都紛紛效應史達林的指示,將無數無辜的人,少數民族,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古拉格。在這種高壓統治之下,蘇聯政府仍然實施他的“五年計畫”,利用團隊精神來扼殺個人主義,造成全圍的白色恐陳,以及大饑荒,證明了斯天林的盲目獨栽,一我行我素的乾滅專制給蘇聯帶來無數災難了“清黨審判”的惡果,間接影響了蘇聯在二戰初禁不起納粹德國的入侵,削弱了蘇聯本國的軍事力量,節節敗退;雖然後來取得最後的勝利:卻是以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換取而來,人民的生活仍是痛苦的。鑑於這種如火如茶的“階級鬥爭”中,人民的生活根本提不上穩定,作為諷刺時事弊端的作家,對這種領導方式以及生活水平自然百諸多不牙兩。當現在戰爭已經結束,在戰後的重建計畫中,是否文要按圖素驥;生搬硬套地採用以前的政策呢?文中的科利亞小時候走的距離是十步,是否長大以後也要走十步?對策是要應時而變的,人們不能老用保守的那一套萬法,當蘇聯已經獲得勝利,難道人民的生活還要像戰前那樣嗎?當然要改變整個政府都應該改變。此文章雖未指名道姓,卻也“旗幟鮮明”地指責蘇聯當局的對應政策不夠靈活轉變,祗會整天使用老辦法解決問題,並用“科利亞的媽媽”與“科利亞”的匣子的對比暗喻老人政治的腐朽。這篇文章的重點,其買就在於要蘇聯政府要適應社會的變化,作出適當的變動,才能解決一些看似解決不了的難題。作者極其智慧,用避其鋒芒的方式,用針扎了一下蘇聯政府。晉通人從表囪讀小出什麽丁卯出採,這就是諷刺作家的智慧所在.要理解他隱合的目的,要串聯有關這篇文章的背景,經過頭腦這麽早活地一番“折騰”,找到蛛絲馬跡,能使一切真相大白,將諷刺作家的“陰謀”告白於天下。

左琴科,使人們不禁想起另一位蘇聯異議作家,索忍尼辛,同樣作為不畏強權,用文學作品來訴說對國家政權的不滿。他們作為蘇聯“社會主義國家中”的稀少的不同聲音,實在難得,而人教教材盡然如此大膽地收錄一篇持不同政見者的文章,可以說是“奇葩”。

作者簡介

國冬禮(GoreDollé),曾在中小學生文藝刊物擔任特邀評論員和代理主編,同時是歷史沙龍的創辦者。

評中國國小語文教材評中國國小語文教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