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哥

“詐欺哥”微博直播騙人行為,稱常控制不住自己。騙人成癮的“詐欺哥”為了孩子,想改過。

基本信息

簡介

2010年11的一天,一名叫“四川成都李偏(化名)”的微博,引來眾多網友圍觀。部落格里,記錄著他騙人的事情和心情。從9月23日起,一個自稱李偏的網友,在微博里稱自己從2005年開始,不斷欺騙周圍的親朋好友,借錢不還。儘管有心改過,但他還是控制不住自己。 他說他的小孩也會長大,不想讓他知道爸爸是一個詐欺犯。

和大多數圍脖曬各種新鮮事不同,“四川成都李偏”曬的內容,讓人吃驚不已。

部落格上,李偏寫下一篇名為《一個四川騙子給大家的公開信》的文章。文中稱,自己2005年畢業後,就開始了騙人生涯。“在不同公司工作,當錢不夠用時,就向其他同事借。”李偏稱,借得多了,他就換工作、電話卡。朋友、同事,都成了他下手的目標。

調查

被騙者回應:我們拿他當親弟弟

李偏在微博中,留下了5個電話號碼,一個QQ號,一個電子信箱,以及16張生活照。其中有單獨照的,還有和一名年約20歲女子的合影。

“相片中的男人就是我本人。”李偏在照片旁標註。華西都市報記者試圖聯繫李偏,但發現微博中所留的號碼打不通。

幾經周折,2010年11月8日,記者聯繫到了幾名李偏從前的朋友、同事。

“他對周圍的人都稱兄道弟。”Shelly是香港一家公司的客戶經理。2008年,李偏在該公司任職過一段時間,很快和Shelly成為朋友。

“2008年底,他辦理離職手續時,找我借了2000元錢。”Shelly告訴記者,李偏之後一直稱自己在東莞工作,借的錢隨時都可以還,“他就這樣拖了2年,直到今年我再打他手機,他已經換了號,郵件也不再回。”

“照片裡的人就是李偏,他是個大騙子。”昨日上午,在瀏覽了李偏微博里的照片後,張玲(化名)氣憤地對記者說,2006年,她在西昌認識了李偏,很快以姐弟相稱,“李偏嘴巴甜,很會關心人,除了花錢有些大手大腳,一開始沒看出有什麼毛病。”

李偏陸續在張玲處借了幾千元錢後,離開了西昌。“開始我不以為意,後來發現,我認識的不少人,都借過錢給李偏。”張玲在網上給李偏留言,希望他能儘快還錢。李偏隨後關機,不知所終。

“我們都拿他當親弟弟,平時有好吃的,都會留給他,工作上也沒少幫他。可越是真心幫助他的人,越是被他騙得慘。”談起這個四處騙人的“弟弟”,張玲憤怒之餘,有些哭笑不得。

解析

可能患嚴重心理病建議儘快就診

“如果涉及金額不大,李偏的行為基本不構成詐欺罪。”四方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周艷說,詐欺罪的前提,是要有虛構事實,並且金額達到一定額度。李偏和其同事、朋友間屬於欠款關係,而非借貸關係,最多只是一場民事糾紛。只要李偏能積極還錢,就不算詐欺。

“從微博上自相矛盾的話語上分析,他可能有嚴重的心理疾病。”昨日,心理諮詢師馬囈月懷疑,李偏患有某種成癮症。“一方面,李偏騙人成癮;另一方面,他幾次試圖悔過卻失敗,說明這種成癮症已很嚴重了。”

“治療成癮症,毅力很重要。其次,需要一個面對面的周期性治療。家人陪護和支持,也會對緩解病情有所幫助。”馬囈月說。

對話

不想讓孩子知道爸爸是個詐欺犯

通過微博上的私信對話功能,華西都市報記者和李偏進行了一番交流。

記者:為什麼想去騙人?

李偏:我覺得人生就是應該享受,別委屈自己,所以無論收入多少,我一定要給自己吃最好的,買最好的。如果錢不夠,只有去借。借得多,還不了,就成了騙。

記者:你通常是怎么騙人的?李偏:我嘴巴會說話,與我同事過的人,我覺得有利可圖的,我就會盡情說好聽的話,親熱地叫他們哥哥或是姐姐。借錢時,就私下與每個人說。借得多了,我很快就會換工作、換電話卡,借過的錢也不用還。

記者:你微博上的電話,都打不通。

李偏:這些號碼確確實實是我曾用過的,其中有廣東的,也有四川的。在騙完別人的錢後,我就不斷換號碼,號多得自己也不記得了,當中一些號碼,也可能已有別人在用了。

記者:為什麼想在網上直播自己的騙人經歷?

李偏:我在微博和部落格上公布地址及手機,是想讓網友們知道我的情況,這樣會約束我,令我有顧忌不敢去騙。

記者:你想停止騙人的行為了?

李偏:我的小孩也會長大,我不想讓他知道爸爸是這樣一個詐欺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