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定義
學生註冊學習且成績合格者,可以取得相應的學位或者證書。註冊入學制度在一些已開發國家是一項已經實行多年的入學制度,我國一些成人院校和職業院校已經實行了這一招生制度。今後這制度將完全取代現有的成人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制度。
程式步驟
註冊入學制度在已開發國家註冊時,還會有相關工作人員指導,多是將必要的信息輸入學校檔案庫以及留下籤證等重要檔案的複印件。
區別
與統一招生錄取相比,註冊入學是高校招生的一種新的錄取模式。
特點
註冊入學是指考生根據院校提出的報考條件和錄取要求,結合自身條件,向試點院校提交註冊申請;院校根據考生高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等級、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職業中學對口單招成績、專業技能要求),以及中等教育階段的學習成績等方面的情況,在一定計畫範圍內,根據院校招生章程,擇優確定擬錄考生;考生在擬錄院校中,根據實際,最終選擇確定1所就讀學校的錄取模式。
改革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將來還會在評價方式上做進一步研究和探索。註冊入學相關問題
相關信息
哪些院校和專業可以參加註冊入學試點
辦學行為規範、培養質量較高、社會認可度較高的民辦高職院校和少量原在專二批次錄取的公辦院校(部分專業)自願申請,經批准後,均可參與註冊入學試點。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試點範圍將會逐步擴大。
對於報名參加普通高考的學生,首先在文科類、理科類專業中進行試點;同時,試點院校中部分與中職可銜接的專業,經省教育廳批准後,可面向中職學生進行註冊入學的試點。
哪些對象可以通過註冊方式進入高職院校學習
答:凡參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且未被統一錄取批次錄取的文、理類考生,均可申請註冊入學。院校可在此基礎上,對申請註冊本校的考生提出高考成績和學業水平測試等級的要求。
省內中等職業學校取得高級中等學校畢業證書的畢業生,參加對口單獨招生考試的報名,也可以申請註冊入學。院校可在此基礎上,對考生對口單獨招生考試成績、技能等提出要求。
註冊入學是否意味著對考生學業成績沒有要求
答:註冊入學並不是對考生學業成績沒有要求,而是省里不再劃定統一的錄取分數線,改由招生院校根據其專業設定、學科特點、培養要求以及往年錄取情況等對考生的學業成績提出要求。其中,對參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且未被統一錄取批次錄取的文、理類考生,院校應提出高考成績和學業水平測試等級的要求;對參加對口單獨招生考試報名的學生,院校可對其對口單獨招生考試成績、技能等提出要求,達到院校要求的考生方可申請註冊入學。因此,註冊入學不等於不要入學門檻,不等於降低生源質量,這項改革主要進一步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的積極嘗試。
註冊入學院校招生計畫是怎樣確定的
答:凡經批准實行註冊入學的試點院校,由院校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對人才需求的分析、預測,結合自身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等情況,自主、科學、合理地確定招生規模,並經省教育廳核定後,省教育考試院按院校匯總專業招生計畫後統一對社會公布。院校只能在核准公布的計畫範圍內招生。其中,面向中職生的註冊入學計畫須按照單獨編班培養的原則,單獨制定。
註冊入學工作安排在什麼時間進行
答:面向參加普通高考考生的註冊入學工作,在高職(專科)統一錄取批次結束後進行;面向中職學生的註冊入學工作,在高職(專科)院校對口單獨招生統一錄取結束後、6月底前進行。
院校開展註冊入學的招生章程制定依據是什麼
答:院校註冊入學的主要依據是教育部和我省高校招生工作規定,以及院校根據教育部和我省高校招生工作規定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報經省教育廳審核同意後向社會公布,是高校向社會公布有關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已向社會公布的招生章程不得擅自更改。
註冊入學有哪些流程
答:註冊入學共分三輪進行,每輪均包含以下三個過程:
1.考生申請。符合註冊入學條件的考生,通過網路登錄省教育考試院註冊入學管理平台,同時可向兩所院校提出註冊申請。
2.院校審核。院校依據向社會公布的招生章程,按照錄取原則,對提交註冊申請的考生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的考生即為院校預錄考生。
3.考生確認。在規定的時間內,考生自行上網查詢申請結果,凡被院校預錄的考生,須選擇確定最終擬被錄取的院校。考生確認預錄信息後即註冊成功。
被註冊錄取的考生入學報到手續如何辦理
答:考生確認預錄信息後(即註冊成功),院校到省教育考試院辦理錄取備案手續,並向考生寄發錄取通知書。註冊錄取的考生與統一錄取的考生入學報到手續相同,除須持院校寄送的錄取通知書以及黨團等相關材料外,還須攜帶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證書,到院校辦理入學報到手續。
註冊入學與統一錄取形式有何不同
答:統一錄取模式下,考生符合多個院校投檔條件時,考生的檔案只能投放到一所院校,由院校根據其招生章程公布的規則決定錄取與否和所錄取專業;而註冊入學錄取方式則是考生和院校實行“雙向選擇”。考生可以同時申請註冊兩所學校,省教育考試院將考生檔案同時投放給考生所申請的兩所院校,兩所院校同時審閱考生檔案,決定錄取與否及所錄取的專業。如考生同時被兩所院校預錄取,則由考生從兩所院校中選擇1所進行確認,考生最終確認的院校就是該考生被錄取的學校。
註冊錄取後是否可以轉入非註冊入學專業學習
答:省內民辦高職院校文理類專業均實行註冊入學;少量原在專二批次錄取的省內公辦院校(部分專業)經批准後,也可參與試點工作。凡註冊錄取的考生,一律不得轉入非註冊入學(即統招)專業的學習,只能在註冊入學試點的專業範圍內互相調劑。
與統一錄取後院校頒發的畢業文憑是否有區別
答:註冊入學計畫與統一錄取計畫的性質完全相同,其招收的考生,除錄取方式不同外,在校待遇、畢業生就業政策以及畢業文憑等均與統一錄取的考生相同。
註冊以後普通高校原有招生錄取批次是否變化
答:2011年我省進行註冊入學試點,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本科各批次安排不變,高職(專科)批次文科類、理科類計畫錄取作適當調整,由原來的專一、專二批次調整為統一錄取和註冊入學兩個階段進行。統一錄取批次錄取結束後,不再進行補錄工作。
教育廳如何加強對註冊入學試點工作的管理
答:高職(專科)院校註冊入學試點工作在省教育廳統一領導下,由省教育考試院具體組織實施和管理。省教育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對試點院校的管理,以確保試點工作平穩順利進行。一是加強對院校註冊入學招生章程的審核,確保院校依法實施招生行為;二是加強對試點全過程的監督,確保程式規範;三是加強操作層面的管理,確保註冊工作有序進行。註冊入學均須通過省教育考試院設立的註冊入學網上管理平台進行,考生通過註冊入學管理平台向相關院校提交註冊申請;院校通過管理平台,依據本校招生章程,確定本校預錄考生;預錄考生通過管理平台確認後,院校方可到省教育考試院辦理錄取備案手續;四是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研究,省教育廳、省教育考試院將在總結2011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對2012年考生註冊入學的條件、註冊入學的時間、試點院校範圍等提出改進和完善意見,以推動高職(專科)院校註冊入學改革試點工作平穩、有序地推進。
江蘇首批學校
2011年,江蘇省內高職(專科)院校根據自願的原則,申請參加註冊入學試點。經院校申請、省教育廳審核,共有26所院校(詳見下表)符合註冊入學試點條件。其中,面向普高學生註冊入學試點的院校,民辦23所,公辦3所;面向中職學生註冊入學試點的院校,民辦20所,公辦1所。(見下圖)
核心觀點
註冊入學更深刻的意義是使一部分學生擺脫了應試教育的桎梏,使素質教育有了循序漸進的實施條件,使教育回歸了其本質功能:為實現人生價值,為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保障。註冊入學還是推動高校教育改革,增強高職教育吸引力的內在動力。辦學特色鮮明、教學質量高的學校,學生才會選擇。
從2011年開始,江蘇省在部分高職院校中試行面向高中階段學校畢業生註冊入學招生模式,省里不再劃定統一的錄取分數線,高中生和中職生可根據學業水平測試和高考成績等申請註冊入學,高職院校根據專業設定等要求錄取學生。
從反響看,這一舉措並沒有引起社會應有的重視。因為在一些人看來,試行註冊入學的學校是專科,主要還是民辦高職,試行的對象是低分段的學生,甚至有些是考不上大學的學生,所以不值得重視。他們沒有意識到,無論是對於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促進高招公平公正,改變應試教育弊病,還是推動高職教育改革、註冊入學都可能產生重要影響。教育規劃綱要將“探索高職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註冊入學”列為教育改革試點項目之一,目的就是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逐步形成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
在現有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中,諸如優秀生保送、自主招生、特長生加分等舉措,都可能由於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的稀缺、社會監督體系的脆弱,導致權力、金錢的滲透,影響高招的公平公正。註冊入學恰恰避免了這個問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公平選擇的平台。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追求,選擇一個適宜自己發展的平台,在公平競爭的氛圍下,憑藉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人生價值。
長期以來形成的應試教育模式,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有的學生甚至懼怕、厭惡考試。特別是那些經濟困難家庭的孩子,由於生活環境差、學習條件差,學習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培養和充分的展現,在高考面前,他們很難取得較高的分數,常常因此對自己的成長發展失去信心。註冊入學實現了“寬進”,讓一部分考分不高、家庭貧困的學生有了上大學的機會。事實上,這些學生雖然考試分數不高,但他們的智商、情商並不低。只要學校針對他們的實際,因材施教,引導他們自信、自強,他們也會走出精彩的成才成功之路。
註冊入學還是推動高校教育改革,增強高職教育吸引力的內在動力。註冊入學使學校和學生的位置發生了根本變化。歷來是學校選學生,如今是學生選學校。辦學特色鮮明、教學質量高、培養出來的學生受到用人單位歡迎的學校,學生才會選擇。墨守成規、無所作為的學校,必然不會受到學生歡迎。招不到學生的學校,也必然面臨生存的危機。註冊入學把學校推上了非改革不可的境地。只有實行真正的改革,培養出高質量的、為社會所歡迎的學生,學校才有生存與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