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2011年中國書畫名家第十六屆聯展 山東濰坊
2010年韓國首爾中國藝術展 韓國首爾
2009年:“聚,散”國家畫院學術邀請展 北京
2008年 “黑貓、白貓”現代藝術展 北京
2008年“匯巨——無學術不展覽”繪畫聯展 北京
2007年 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 美國 邁阿密
2007年首屆環鐵國際藝術展北京
2005年徐悲鴻藝術學院畢業展北京
2005年 許經文個人作品展 北京
2004年徐悲鴻藝術學院師生優秀作品展 北京



作品特點


山水本身在現代藝術中的尷尬處境,使藝術家本能的逃避,這個矛盾本身是作品延續的價值,而畫面本身的價值在歷史的角度已經變得微乎其微。
許經文的畫,更具體地表達了這種矛盾。看似寧靜的畫面,本質是現代人和傳統文人之間在價值觀上的衝突,這種衝突是文化傳承和歷史發展歷程里必然的,我們從他的畫裡看到的是這個時代關於記憶的迷失。
在舊的語境下,看許經文的繪畫,我們不乏看到他對傳統大師的敬畏,倪瓚的清雅風骨、董其昌文人情懷,在畫面上呈現出一種精神上的相承,這種相承是中國元素的另一種體現方式,在這個方式的誘導下你無法拋開對當下中國繪畫市場中常見的中國符號的聯繫,這種對比是我們看到年輕一代山水畫家對現代經濟型社會的一種冷靜旁觀,同時提出了新的命題,就是對中國哲學思辨的精神維度再次擴展。
許經文的繪畫讓我們感覺到他對自我的迷失以及自我價值的的判定雙重回歸。
許經文的藝術也許是中國畫當代轉型的一個希望,這種“志存高遠、思在深微、積於跬步”的“慢理論”恰好填補了當今浮躁的藝術市場“靜心創作“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