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法勤

許法勤,1931年4月28日生於山西省洪洞縣,自幼受書畫大師董壽平先生薰陶,酷愛繪畫。山水、人物、花卉、動物皆長,尤以寫意墨竹和水墨肖像畫為海內外人士所稱道。曾榮獲有“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畫大展的金獎等獎項。現為北京美協會員,北京龍虎畫會藝術顧問,北京師範大學老年大學、清華、北航化工學院等多所老年大學授課,桃李滿京華。

基本信息

許法勤,1931年4月28日生於山西省洪洞縣,自幼受書畫大師董壽平先生薰陶,酷愛繪畫,得先生指導長達47年。他繼承董派畫法,兼習百家之長,受石魯、趙望雲方濟眾汪慎生等先生傳授,由於中西兼學,功底深,畫路廣。他畫山水、人物、花卉、動物皆長,尤以寫意墨竹和水墨肖像畫為海內外人士所稱道。其作品既有引人欣賞的墨趣,又有發人深省的內容。因而,一直被廣為收藏,且榮獲有“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畫大展的金獎等獎項。
許法勤善於將辯證規律用於繪畫創作之中。他深有體會地說:“幾十年來,我從董老身上主要學了兩點。一是作畫先要做人,人品高畫品才會高,要加強修養多讀書;一是學到了從事繪畫藝術的方法,將辯證規律用於創作”。“如畫面有虛有實、有聚有散,筆墨有乾濕濃淡。這些都是對立統一問題。掌握這一法寶,在創作前認真觀察體驗,創作當中做到意在筆先、意到筆隨、意隨筆生,才能在繼承中發展,形成自己的特點和個性”。他畫墨竹突破成規,常常改黑墨為綠墨,也收到了神形皆佳的效果。 許法勤還將董老畫論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歸納為 “以情寫形,借形抒情”。這是基於董老之言:“古人說聲音能代表情,而筆畫更能代表情。美術字好看不等於書法。缺乏情不能代表中國畫的特點。畫畫要借形抒情,如果沒有情,就沒有生命”。許法勤筆下的墨竹剛勁挺拔,抒發了畫家的情懷———“虛懷空到頂,高節竹離塵”。
許法勤先生的水墨肖像畫簡潔明快,形神兼備。1995年,應中組部和《農民日報》之約,他為全國百名優秀縣(市)委書記創作百幅水墨肖像畫,連載於“大地之子”專欄,受到讀者的好評。他為“當代荷馬”、創作史詩《瑪納斯》的居素普·瑪瑪依大師所作的肖像畫,形神兼備,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佳作。他所畫的幾幅《荷塘月色》,既畫出了朱自清先生同名散文中所說的靜夜卻難眠的氣氛,又畫出了對朱自清一身正氣和傲骨的崇敬之情。其《綠竹牡丹圖》將雍容富麗的牡丹與勁節虛心的綠竹別開生面地置於同一畫面,並題有“國色天香人相重,高節虛心世所知”之句,使人聯想到當今中國進行兩個文明建設的時代氣息,既有美的享受,又受到啟迪鼓舞。其《荷花墨竹圖》題有“出污泥而不染,迎清風更顯節”之句,則是對清風亮節的一首頌歌,體現了畫家對樹立時代新風的關注。壽平先生於1991年書寫的一幅題詞曰:“許法勤作畫幾四十年。初致力於西畫素描,基礎甚深。為學中國畫又能於筆墨著力。數十年來。予以辯證規律勉之,故所作日有進益。可喜,可喜”。數十年的來在藝術道路不斷的探索與執拙的追求,造就他的藝術作品廣泛的被國內外藝術愛好著收藏,在榮譽面前永不自滿,淡泊名利,正如他畫中的竹子堅韌不拔、超凡脫俗也是他做人的原則。
許法勤現為北京美協會員,北京龍虎畫會藝術顧問,北京師範大學老年大學、清華、北航化工學院等多所老年大學授課,桃李滿京華。被清華老年大學譽為“德藝雙馨桃李滿清華”深受後學者愛戴。同時深得同仁好評,贊其畫風重其為人,故一言以為介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