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峰雄

許峰雄

擊敗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的電腦“深藍”的設計者。許峰雄出生於中國台灣省,自幼便喜歡琢磨各種“有趣的事”。早在高中時代,許峰雄便以非同尋常的“聰穎”而聲名大噪,在旁人眼裡,他是一個奇思妙想層出不窮、天空海闊恣意馳騁的人,有點兒“瘋”,與其叫“峰雄”還不如叫“瘋雄”,於是同學們給他起了一個外號――CB(Crazy Bird),意為“瘋狂鳥”。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許峰雄 許峰雄

1980年,許峰雄自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並順利獲得了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據他的大學同學回憶:那時候的許峰雄“性格和思想都與常人有異”,頗有些“特立獨行”的味道:旁人日復一日地挑燈苦讀,他則好像日復一日地“不務正業”――不過他的學習成績真的是“太棒了”,“幾乎沒人能趕得上”。

人物經歷

著迷計算機

台大畢業後,許峰雄決定到北美著名學府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這隻“瘋狂者”飛到了大洋彼岸,飛到了計算機科學最為發達的國度――直到今天,校友們在談到許峰雄時還是不能忘卻那些當年關於他的“奇談”――有一年的4月1日,當時“瘋狂鳥”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就在這個愚人節許峰雄“夥同”一位同學寫出了一個“黑客程式”,可以控制其他師生的計算機系統並自動“編寫”Email,且受控者很難分辨與之對話的是人還是機器――“最可怕”的是這個程式把人與之往來的信函發布到學校網站的電子布告欄上。結果很容易想像:第二天,電子布告欄出現了署名某老師或某學生的私人對話內容,諸如“昨天我在洗手間撿到的連褲襪是誰的”、“打開電腦後怎樣關機”之類的信息被公諸於眾,圍觀者嘻笑不已,“受害者”悲憤莫名。不久,以許峰雄為首的“肇事者”公開致歉,表示這不過是愚人節的玩笑――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巧合,當今負責微軟全球研發事務的高級副總裁Rick Rashid博士就是當年的“受害者”之一。如今事隔近二十餘載,當年的“施害者”和“受害者”在微軟再次“遭遇”――“愚人節事件”令這次的碰面充滿了喜劇色彩......

研究計算機博弈

在許峰雄讀博士的時候,他又禁不住要“瘋”――扔掉了原先的論文題目,開始研究“計算機博弈”――假如僅僅是自己“瘋”那也罷了,被他的熱情所感染,一群同學開始和他一起瘋狂地研究“機器下棋”。

說起“計算機博弈”研究,其實早在台大讀電子工程時,許峰雄便已“見識”過能下西洋棋的計算機――一位同學購買了一台內置弈棋程式的機器,一時技癢的許峰雄和機器較量了一把,卻發現對手很弱,他“輕而易舉地擊敗了這個程式”;而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許峰雄“認識”了另一台名叫“Hitech”的弈棋計算機,這位機器棋手的能力可強多了,但也只“相當於業餘級別的棋手”――然而,儘管自己偶爾下下西洋棋,而且身邊也有不錯的研究環境,但這個階段的許峰雄壓根就沒想到自己日後會窮十餘年光陰去鑽研“計算機博弈”。

取得進展

一個偶然的機會,Hitech研究組的一位成員請許峰雄幫著複查這台機器,期間遇到的問題卻使許峰雄欲罷不能,此後,他幾乎把所有的心力都投入到對這一領域技術的探索中――誰也不會想到,滿腦子千奇百怪想法的許峰雄居然會在這個研究項目上被“定身”且險些因此而被學校“處理”;誰也不會想到,這只在任一學術領域都有希望一飛沖天的“瘋狂鳥”由此找到了最適合自己搏擊長空的那片深藍。

1985年,許峰雄研製出了一個能夠計算出棋路的“ChipTest”――這個研究成果使許峰雄和他的同仁贏得了1987年美國計算機協會組織的計算機博弈錦標賽以及持續研發的寶貴資金――但另一方面,他也很清楚:套用該晶片的計算機還稱不上是真正意義的“象棋電腦”,而僅僅是在他所設計的“象棋晶片”之上構建而成的模型機。這部機器的能力遠不足以挑戰真正的人類高手――其實在研究出這個“ChipTest”之前,許峰雄已經暗自立志,哪怕是耗費十年光陰,也一定要研究出可將人類的西洋棋世界冠軍“斬落馬下”的智慧型機器。

初步成功

1988年,許峰雄與他的合作者成功地研製出“智慧”更深邃、“思維”更敏捷的“深思”(Deep Thought)。“深思”的積體電路板上配有200塊晶片和兩顆處理器,每秒鐘能夠分析70萬個棋位或“想”出10步的棋著,其戰力大體相當於一位級別稍低的西洋棋大師――也就是在這一年,IBM盯上了已獲得博士學位的許峰雄和他的創造物。許峰雄還記得,那時告訴他“IBM對‘深思’感興趣”的人,恰恰是後來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首任院長的李開復――他們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校友,李開複比許峰雄低一屆,一直以來兩人私交甚篤――IBM認為“深思”具備極其重大的開發價值,因此,“藍色巨人”將許峰雄和他的兩位同事請到了其設在紐約的電腦研究中心。

慘敗於卡斯帕羅夫

“深思”出手不凡。就在它誕生的這一年,便因首次戰勝人類特級大師本特?拉爾森而聲名大躁,並由此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台西洋棋大師級計算機――但卡斯帕羅夫仍然是那一時期的西洋棋之王,無論人類還是“計算機類”都莫能攖其鋒,“深思”也是一樣。1989年10月,能夠在一秒鐘內分析200萬個棋位的6處理器版“深思”與卡斯帕羅夫大戰兩個回合,卻根本招架不住“天下第一高手”的妙棋殺招。

“深思”首戰卡斯帕羅夫,卻落得慘敗收場。這一結果早在許峰雄的意料之中,他明白“深思”還不盡完美,同時在此方面的研究也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他再次開始了廢寢忘食的“瘋狂”鑽研。“在餐廳里吃飯時所想的都還是技術問題。”許峰雄平靜地說,很明顯,他並不覺得“執著求勝”有多辛苦,看來“瘋狂精神”真的已經浸透了他的根性。

深藍問世

1995年,許峰雄研究出了後來為“深藍”所採用的晶片;次年,一台全新的超級電腦在許峰雄、莫里?坎貝爾(Murray Campbell)、喬?赫內(Joe Hoane)的堅忍努力下誕生――它採用了研究小組設計的西洋棋專用處理器晶片,並且配備了IBM的RISC System/6000平行可擴充系統,棋力(性能)數百倍於原來的“深思”,運算速度達到每秒種一億棋步。出於企業形象展示的考慮,IBM給這台超級計算機起名為“深藍”。

最終成功

1996年2月,卡斯帕羅夫在美國費城與新的機器對手再度交鋒。“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棋手”再次用勝利捍衛了榮譽――六局對抗,“深藍”1勝2平3負。不過,這一次人類棋王勝得並不輕鬆――儘管未能最終擊敗頑強的人類對手,但“深藍”的一些“神來之著”卻也很讓卡斯帕羅夫頭疼。許峰雄的信心更足了。接下來的一年裡,許峰雄和同事們決意將“深藍”再加改造,把它變成速度更快、棋力更高、性能更強的超級“深藍”――他們不僅提升了機器的運算能力,使之能在每秒鐘分析2億步棋。此外,IBM甚至在許峰雄及同事們的建議下,邀請到了四位西洋棋特級大師做“深藍”的“師父”和“陪練”,不斷修改完善“深藍”的棋路缺陷。

終於,許峰雄和脫胎換骨後的“深藍”迎來了“人機世紀大戰”的勝利。

賽後,遭遇慘敗的卡斯帕羅夫出現在各國記者面前。他臉色鐵青。當主持人準備介紹他的助手班子時,他插話說:“不需要介紹我的隊伍――‘深藍’的才需要。”

目前,“深藍”的一半捐給了位於華盛頓的Smithsonian博物館,另一半則作為資料在IBM保存。

其他信息

意義

“深藍”開闢了機器棋手戰勝世界棋王的歷史。就這個意義而言,是許峰雄和他可敬的同事們締造並見證了這個最偉大的瞬間――眾所周知,“計算機博弈”研究其實是對計算機處理能力的“極限”的不斷挑戰。另一方面,一些學者還認為“計算機博弈”與人工智慧(AI)技術殊途同歸。計算機邏輯和AI研究的奠基人阿倫?圖靈曾於1950年提出著名的“圖靈測試”――在其里程碑式的論文《電腦能思考嗎?》中,圖靈提出,在不知情的條件下,通過某種特殊的方式,一個人與一台機器相互問答,假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個人分辨不出與之交流的對象是人還是機器,那么這台機器便可認為是能思考的。圖靈甚至預言,到20世紀末,一定會有機器能夠通過“圖靈測試”;於是,自那以後的半個世紀,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因循著各異的途徑,期望設計出可通過“圖靈測試”的機器――對“計算機博弈”的相關研究亦不脫這一範疇。

個人見解

不過,許峰雄認為他對“弈棋電腦”的研究與傳統的“人工智慧”毫無關係。“我的一些同事認為AI是無稽之談,”許峰雄表示,“深藍”根本就不是基於AI技術構建的。我們的研究很單純――只想解決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創造出一台速度快到足以擊敗人類世界冠軍的計算機。”

西洋棋棋手百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