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說明
記憶痕跡來源於一種對遺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釋——記憶衰退說。按照這種理論,遺忘是由記憶痕跡衰退引起的,消退隨時間的推移自動發生。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將“記憶痕跡”用於解釋“記住”(remembering)這個概念。根據他們的傳統解釋,“記憶痕跡”就是心理表征。目前,它已成為認知科學特別是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
記憶是儲存在大腦中的,但儲存的形式究竟是“記憶痕跡理論”還是“突觸可塑性理論”,在20世紀飽受爭議。直到近期記憶痕跡細胞和記憶環路的發現,這兩個理論才得以整合。近年來認為,學習和記憶是突觸發生形態和功能改變的結果,這些改變發生在大腦儲存記憶的部位 。
相關研究
該研究分析了Baddeley工作記憶模型中關於複述作用的不足,認為複述不僅僅激活了 記憶痕跡,更加深了記憶痕跡,複述的策略是儘可能地複述當前呈現的項目。提出的基於複述及消退理論的數學模型,不僅明晰了複述及消退的作用,也逐步揭示了記憶容量有限的原因 。
該研究認為視覺長時記憶能否促進視覺短時記憶取決於視覺長時記憶的激活水平,高激活的視覺長時記憶對阻止視覺短時 記憶痕跡的迅速消退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