觿茅(原亞種)

觿茅(原亞種)

觿茅(原亞種),禾本科,觿茅屬。產於廣東、香港、廣西、雲南等地;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路邊、林間草地、岩石縫的較陰濕處。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觿茅(原亞種)DimeriaornithopodaTrin.subsp.ornithopoda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0(2)卷|| 禾本科 GRAMINEAE(POACEAE)||觿茅屬DimeriaR.Br.||觿茅(原亞種)DimeriaornithopodaTrin.subsp.ornithopoda
1A.觿茅(原亞種)圖版42:20
Dimeriaornithopodasubsp.ornithopoda

形態特徵

一年生禾草。稈直立或基部稍傾斜,稈末端常細弱似絲狀,光滑無毛,高3-40厘米,具2-5節,節具倒髯毛,自基部或近基部節可分枝。葉鞘具脊,常常具直立開展的或上向貼伏的長疣毛,長於節間或上部者短於節間,疏鬆包稈,頂生葉鞘緊包稈,其上葉片不發育呈鑽狀;葉舌長約0.5毫米,披針形、截形或弧狀凸起,邊緣破裂狀;葉片線形,先端漸尖,長1.5-5厘米,寬1-2.5毫米,綠色,老後呈淺紅色,下面主脈明顯凸起,兩面具疏或密的展開的細長疣毛。總狀花序2-3,呈指狀著生於稈頂或分枝頂,長1-6厘米,總狀花序軸三棱形,不具翼或具狹翼,呈“之”字形曲折或直線形,棱邊緣微糙,小穗柄互動排列在軸的一側,長約0.3毫米,頂端較基部寬,無毛;小穗紫色、淺紅棕色或紅棕色,兩側極壓扁,線狀長圓形或狹橢圓狀長圓形,長1.7-3毫米,草質,基盤圍繞有倒髯毛或毛極短到無毛,先端有數枚放射狀毛;第一穎比小穗短,線形,極扁,先端急尖,背面粗糙,邊緣質薄,具上向短毛;第二穎與小穗等長,兩側壓扁,背脊不明顯或僅先端稍呈脊狀,背面疏粗糙,側面具上向短毛,邊緣透明膜質,具短毛;第一小花退化,僅存外稃(長0.5-1.5毫米),長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疏纖毛,透明膜質,無內稃;第二外稃狹橢圓狀,長約1.6毫米,比第二穎略短,透明膜質,先端尖,2裂,裂齒間伸出一細弱的芒,芒長約5毫米,芒柱棕褐色,扭轉,長約2毫米;雄蕊2,花葯0.3-0.5毫米長;花柱2,短,花柱基短聯合;柱頭帚刷狀。穎果線狀長圓形,長約1.8毫米。
花果期10-11月。

提示

這一類群的植物體高矮、節數、分枝情況、小穗形狀、大小、芒的長短和扭轉與否等性狀變化較大,是個多形態的居群,前人曾分出10多個變種,我國曾報導過3變種,從己命名的所有分類等級和觀察了我國現有的較大量標本,分析比較外部形態與其分布,初步歸屬為2亞種2變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