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私募股權基金

解讀私募股權基金

圖書名。本書系統介紹了從私募股權基金的起源、發展,到法律結構、融資過程及有關問題與障礙、篩選項目和進行投資的有關流程、投資收益來源、投資退出及收益衡量等內容,在研究私募股權基金在歐美已開發國家發展的同時,也關注了其在中國的發展情況。本書是基金經理、各類投資機構以及廣大中小投資者了解私募股權基金的工具。

基本信息

簡介

“我在國內讀到的對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分析最系統、最完整的一本書。”
――吳尚志 鼎暉董事長
輕鬆走入紛繁複雜的醬市場系統解析PE的操作和本土借鑑。這是一個激發創業夢想的行業,這是一個創造財富神話的行業,這更是一個需要了解規則、清楚玩法的行業。
本書系統介紹了從私募股權基金的起源、發展,到法律結構、融資過程及有關問題與障礙、篩選項目和進行投資的有關流程、投資收益來源、投資退出及收益衡量等內容,在研究私募股權基金在歐美已開發國家發展的同時,也關注了其在中國的發展情況。本書是基金經理、各類投資機構以及廣大中小投資者不可多得的了解私募股權基金的工具。PE――私募股權基金.這個有些另類的金融辭彙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活躍在中國的經濟舞台上,它注定要成為近年來人們關注的焦點。
為什麼?
PE和風險投資是什麼關係?
和其他基金有什麼區別?
PE的收益從何而來?如何持續?
PE具體、完整的運作流程是怎樣的?
PE未來怎么走?
一邊是成熟的國外大型PE,一邊是國內蓬勃興起的本土PE,我們不妨一面借鑑,一面消化,在中國PE大發展箭在弦上的情況下,揭開它的神秘面紗,系統、全面、直白地認識PE的本質、設立、融資、投資,管理和退出。對於PE行業的參與者、規則的制定者,本書絕對不能錯過;對於關注PE的一般讀者,本書則是少有的指南佳作。周煒,目前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2001年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獲得博士學位,2001―2003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司理財、企業價值和產業投資等。2006年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套用經濟與管理系進行訪問學習和研究,主要從事PE(私募股權基金)、指數構建和公司控制權市場的研究。

前言

第1章 另類金融

1.1 大舉收購
1.2 資金潮湧進入
1.3 高額負債
1.4 鳥瞰基金髮展史
1.5 艱難的孕育
1.6 風險投資的神話與現實
1.7 收購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的主流商業模型
1.8 私募與公募
1.9 對沖基金
1.10 形形色色的PB
第2章 枯燥的法律結構
2.1 有限合夥制是必須的嗎
2.2 系統理解有限合夥
2.3 合夥契約:細節中的魔鬼
2.4 至關重要的稅收問題
2.5 設立基金的主體結構
第3章 為基金融資
3.1 起點
3.2 融資成功的要素
3.3 資金來源
3.4 了解LP的趨勢與動態
3.5 融資進程
3.6 融資代理的作用
3.7 艱難的第一次
3.8 PPM:最重要的融資檔案
第4章 項目的篩選和投資
4;1 投資流程
4.2 投資目標的類別
4.3 篩選項目
4.4 組織工作團隊
4.5 敲定交易
4.6 交易達成後的融資
4.7 集合投資
4.8 如果交易不幸流產
第5章 價值創造
5.1 重組和改造
5.2 改善管理層激勵機制
5.3 積極的投資人
5.4 是否創造價值
第6章 獲得收益
6.1 股息資本重構
6.2 交易費
6.3 監管費
6.4 上市
6.5 迅速脫手
6.6 整體出售
6.7 業內轉手
6.8 基金業績的評價指標
6.9全球PE的收益狀況
第7章 中國PE之路
7.1 摸索前行
7.2 中國PE的五路人馬
7.3 發展中的問題
7.4 現實選擇
7.5 演進路徑猜想第1章 另類金融
1.1 大舉收購
《福布斯》雜誌在2007年2月份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問它的讀者:“你一天的旅行生活是否從Dunkin’Donuts的一杯咖啡開始?然後在漢堡王(Burger.King)解決午餐?到J.Crew、Toys“R”us及Neiman Marcus逛街購物?在赫茲租輛車,去Loews影院看電影,也許去Harrah賭一把更過癮,要不就回Fairmont酒店就寢?”這篇文章的作者告訴他的讀者,所有這些,加上其他一些更不易注意到的服務,比如供氣供暖、有線電視系統、醫療機構等,很多都已經被PE控制了。雖然中國讀者並不一定熟悉這些美國人身邊的服務,但大部分讀者應該知道希爾頓酒店、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這樣進入中國市場多年的大型跨國公司。所有上述的這些公司都已經被私募股權基金收購了,甚至在收購後又被賣出了。
收購基金(Buyout Fund)雖然並非是私募股權基金(下簡稱PE)行業的起源,比私募股權基金的另一重要分支風險投資要晚lO多年,但收購基金是目前PE行業的絕對主流,基金額度占整個PE行業各類基金總額的一半以上,同時也是媒體、大眾和理論界最為關注的部分。在歐美市場,PE公司對上市公司的收購所帶來的影響,一直在業界和學術界爭論不休,但爭論並未影響PET斷膨脹的收購上市公司的胃口。
PE收購的第一次浪潮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收購基金行業的創始者KKR在1981年完成了6筆生意,成為這次浪潮的起點。在同一年,美國出現了近100起槓桿交易。1982年美國經濟嚴重衰退,股票市場大幅下跌,為收購公司提供了很好的環境,槓桿收購交易量上升到164起。1983年,美國又完成了230起收購,總融資達45億美元,從那時開始直至第一次大收購浪潮於1990年結束,年平均槓桿收購數量為300多起。在20世紀80年代,今天已經如日中天的一些PE機構相繼成立,標誌著這一行業進入了繁榮發展的軌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