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新明

解新明

男,1963年11月生。內蒙古包頭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中國草學會牧草遺傳育種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草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草業科學系主任。

基本信息

個人學歷

1981.9—1985.7:內蒙古師範大學生物系生物學專業,理學學士學位

1985.9—1988.7:內蒙古師範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專業,理學碩士學位

1998.9—2001.7:內蒙古農業大學生態環境學院草業科學專業,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解新明 解新明

1988.8—2001.7:內蒙古師範大學生物系,助教/講師/副教授

2001.7—2003.7:華南農業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副教授

2003.8—: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草業科學系,副教授/教授

曾經和正在承擔的課程有“植物分類學”(本科生)、“禾本科植物學”(本科生/碩士生)、“植物標本採集與製作”(本科生)、“系統植物學”(本科生)、“植物形態解剖學”(本科生)、 “普通生物學”(本科生)、“草資源學”(本科生/碩士生)、“植物遺傳標記原理與技術” (碩士生)、“草地調查與規劃”(本科生)、“園林植物學”(本科生)、“觀賞植物學”(本科生)、“能源草研究進展”(博士生,相關視頻講座。

科研方向

一、 草種質資源學

1. 草坪草及牧草資源的遺傳多樣性

從巨觀花序表型數量特徵,微觀的外稃微形態特徵, 過氧化物酶(POD)、脂酶(EST)、蘋果酸脫氫酶(MDH)、天冬氨酸轉氨酶(AAT)、己糖激酶(HEX)、乙醇脫氫酶(ADH)、澱粉酶(AMY)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系的等位酶水平以及DNA水平,來揭示禾草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利用RAPD、SSR、SRAP等分子標記技術對狼尾草屬( Pennisetum)8個品種、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13個生態型、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6個天然居群和2個栽培品種、海雀稗( Paspalum vaginatum)4個生態型的遺傳多樣性及遺傳結構進行了分析研究。

代表作:

【1】 Xie X M,Yun JF,Yin J,Zhang Y R,Zhao B,Lu X L. RAPD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Agropyron mongolicum. Acta Bot. Boreal.-Occident. Sin. 2002, 22(1):56-62

【2】Xie X. M., F. Zhou, X.Q.Zhang and J. M. Zhang.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MT-1 elephantgrass and its closely related cultivars assessed by SRAP markers. Journal of Genetics. 2009,88(3):281-290. (SCI)

2. 草資源區系特徵研究

植物區系(flora)是某一地區,或者是某一時期,某一分類群,某類植被等所有植物種類的總和。而禾本科植物又是植物界經濟價值最大的一類植物,因此對其區系特徵加以分析對於禾草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與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本人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優勢在於具有紮實的分類學基礎和濃厚的興趣。

代表作:

【1】 解新明, 馬萬里, 趙良成. 賀蘭山禾本科植物的生態地理分布及區系特徵.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1999,13 (2): 17- 24.

【2】 解新明,吳裕源. 廣東省禾草區系分析與經濟類型概述. 中國草地學報,2007,29(1):104~112.

二、 草業生物技術

主要以狼尾草屬( Pennisetum)資源(如MT-1象草新品系、華南象草、N51象草、摩特矮象草、桂牧1號雜交象草等品種/品系,這些資源均為南方地區重要的飼草、能源用草、環境用草和造紙原料)為研究材料,以木質素及其生物合成關鍵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阿魏酸5-羥基化酶(F5H)、4-香豆酸:輔酶A連線酶(4CL)、肉桂醯輔酶A還原酶(CCR)、肉桂醇脫氫酶(CAD)及過氧化物酶(POD)等6種酶為研究對象,比較同一品種不同發育階段莖稈基部節間的木質素含量及6種酶的活性變化規律,分析各品種成熟期不同部位(莖稈基部、中部和頂部節間)的木質素含量和酶活性變化規律,以明確各種酶和木質素含量與植物生長發育的相互關係和木質化程度的進程,探索6種酶間及與木質素間的相互關係,查明植株木質化的異質性(或異域性)規律。同時對4CL、F5H、CCR、CAD等酶的基因進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學分析,豐富和發展象草木質素相關研究的成果和理論基礎;通過Northern雜交分析各種基因的表達特點;利用RNAi技術對上述基因的功能進行分析。進而為 飼用、造紙用、燃燒發電用、乙醇生產或沼氣發酵用品種的選育提供幫助。

資助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30972138;2010-2012)

代表作:

【1】 解新明, 趙燕慧, 霍松, 陳慧. 象草不同品種木質素合成關鍵酶活性的動態變化. 草地學報,2010,18 (4 ):523-527

【2】趙燕慧, 解新明(通訊作者). 象草不同品種木質素含量的動態變化研究.見:黃必志,畢玉芬. 中國草學會牧草育種委員會第七屆代表大會論文集. 雲南科技出版社,2009.149-158.

三、 植物分類與系統發育研究

採用巨觀形態學特徵(如花序及小穗的形態構造和數量特徵)、 花粉電鏡掃描特徵、葉表皮細胞及橫切面的解剖學特徵、過氧化物酶和脂酶等酶的同工酶酶譜特徵、 DNA序列特徵(自行測定rbcL、ITS1和ITS2序列22個,提交GenBank的登入號為:AY082351~AY082362、AY083654~AY083663),對禾本科冰草屬( Agropyron)的不同種及梧桐科不同族的分類學和系統發育問題進行研究。其特點在於從巨觀到微觀、從套用傳統手段到現代生物學技術,綜合地對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議的系統分類問題加以論證,所得結果對於這類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幫助。

代表作:

Xie Xin-ming, Zhang Shou- zhou, LI Yong,Wu Hong, Li Bing-tao. Study on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Pterospermeae (Sterculiaceae) based on DNA sequence data. Acta Bot. oreal.-Occident. Sin. 2005,25(4):700-706.

四、 草坪雜草研究

主要利用冪函式規律,對不同種類草坪植被雜草以雙月為單位進行連續多年的調查分析,

進而揭示各種雜草在不同草坪植被內的時空變化規律,為草坪建植於管理提供幫助。

代表作:

【1】Xie, XM, Tang, W., Zhong, PT and Shiyomi, M. 2008. Analysi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 weed community in a manilagrass lawn using power-law. Acta Hort. 2008,783:529-535.(ISTP)

【2】 Xie XM, Jian YZ, Wen XN.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Weed Community in Seashore Paspalum Turf. Weed Science. 2009,57( 3 ):248–255(SCI)

科研課題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671498;30972138;31272491)3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610E42)1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9760018、30060011)和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2項、科技部轉基因植物研究與產業化開發專項(JY-03-32-02)1項、農業部948項目(202102)1項、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2006A10703003)1項、國家自然基金委廣東省政府聯合基金項目(U0631003)子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子專題(2006BAD04A04-01)1項、科技部“973”項目(2007CB108905)第5課題子課題1項、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子項目(200903008-09)1項,以及其他廳局級項目10項。

主編《草資源學》(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主編《物競天擇——生物學歷程》(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

參編《現代生物學基礎》(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參編《普通生物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參編《中華少兒百科全書》(自然環境卷)(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參編《中華青少年百科經典》(自然環境卷)(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參編《草業大辭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1部。

2008年獲華南農業大學“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先進個人.

2010年獲“華南農業大學2010年本科教學十佳教師”榮譽稱號.

參與育成“蒙農1號蒙古冰草”新品種1個。

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Acta Horticulturae》(ISTP)、《Weed Science》(SCI)、《Journal of Genetics》(SCI)、《Biomass & Bioenergy 》(SCI)、《科學通報》、《生態學報》、《生態學雜誌》、《生態科學》、《西北植物學報》、《植物研究》、《廣西植物》、《草業學報》、《中國草地》、《草地學報》、《草業科學》、《中國草地學報》、《草原與草坪》、《乾旱區資源與環境》、《華南農業大學學報》、《內蒙古師大學報》、《雲南大學學報》、《生物學通報》和《植物雜誌》等國內外刊物及會議論文集上發表,累計達60餘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