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解令海,男,1976年12月生於山東膠南,200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信息材料學科帶頭人、有機電子研究所所長,擔任Macromolecules,Polymer,PolymersforAdvancedTechnologies和DyesandPigments等雜誌評審。主要研究興趣:芳烴合成化學、功能有機材料、人工肌肉、有機薄膜與器件、有機電子學、分子信息學。已在包括JournalofAmericanChemistrySociety、OrganicLetters、OrganicElectronics等國際權威雜誌發表研究論文逾40篇,相關內容並被NatureMaterials等雜誌亮點報導,2007年度復旦大學校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組建的分子系統與有機器件課題組(GroupofMolecularSystemsandOrganicdevices,GMSOD)是涉及有機合成化學、功能材料、納米材料與薄膜技術、半導體物理以及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等多學科交叉創新實體。目前,主持多項國家省部級面上與重點項目,作為學術骨幹參與“973”課題1項。在Progressinpolymerscience、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strySociety、AdvancedMaterials、ACSNano、Small、ChemicalCommunication、OrganicLetters、Macromolecules、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Letters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SCI論文近60篇,其中影響因子>6的有13篇;出版教材1部。公開中國發明專利32項,其中授權11項;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三)、南京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並作口頭報告,擔任Macromolecules,OrganicLetters,polymerchemistry,Polymer,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PolymersforAdvancedTechnologies和DyeandPigments等學術期刊審稿人。
研究方向
分子系統與有機器件、有機/聚合物功能超分子與組裝材料、有機電致發光器件與顯示技術、有機納米與超分子電子學研究成果
在超分子電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提出了超分子半導體、超分子靜態位阻等概念,為解決有機電子學中的器件功能、性能以及壽命等關鍵瓶頸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具體如下:(1)在有機半導體的現代有機合成方法方面,發展了螺環芳烴的“一鍋煮”法綠色製備技術,獲得一系列高效穩定的螺環電致發光材料,探索在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中的套用,2008年度獲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深入分析超分子科學與有機電子學的內在關聯,提出了螺環芳烴的超分子靜態位阻效應,製備了其功能化的Ir配合物,獲得高效穩定的電致磷光器件。在此基礎上,開拓了螺環超分子位阻在有機納米領域的多面體調控研究,成為調控有機納米的重要方法。(2)提出超分子有機半導體的概念,深化了有機半導體位阻效應以及超分子個性特徵,關聯其分子行為與器件功能,實現了首個構象變化原理的電致阻變材料,拓展了聚合物電存儲新領域。這些突破性的成果在化學及材料類最具影響力的世界頂尖期刊如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Macromolecules上發表,此文一發表即被NatureMaterials(2008,7,267-267,IF=23.132)和NPGAsiaMaterials列為研究亮點,作了題為“Memorablepolymers(記憶聚合物)”的專題報導,獲得2010年南京市優秀學術論文獎一等獎,授權專利3項,形成智慧財產權,專利實現技術轉讓。
(3)開展了納米石墨烯電極以及共軛聚合物納米薄膜的研究,發現了有效還原深度對納米石墨烯電極性能的影響,提出了有效降低石墨烯電極方阻的疊層技術,發明了體相異質結聚合物電存儲技術,獲得了高開關比的WORM型電存儲器,這些創新性成果在化學及納米領域有影響力的世界頂尖期刊如ASCNano、Small、JPhysChemC、ApplPhysLett等期刊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