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又名“象鼻磯”,建於南宋,因磯上建有“觀音寺”而得名。這裡是荊江大堤重點險工,政府歷來對其歲修工程十分重視,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朱鎔基、李瑞環、李先念、楊尚昆、喬石等視察荊江水情,均來此處,並發表重要指示。而今觀音磯經過歷年修復,已建有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磯頭廣場,佇立磯頭,眺望大江遠處,天水一色,可謂臨江觀水的絕佳處所。
景點
古觀音磯始建於南宋淳佐年間,初為土磯,明嘉靖年改建為石磯。因磯上建有觀音寺而得名;又因磯身直伸浩瀚的江心激流。形如象鼻,又名象鼻磯。每逢長江洪峰,觀音磯頂承江流,挑殺水勢,維護荊堤,數百年來為化解荊江危險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今觀音磯經過歷年修復,已有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磯頭廣場,亦是臨江觀水的絕佳處所。佇立磯頭,眺望大江遠處,天水一色,浩瀚無垠,若遇洪峰來臨,耳聞雷鳴濤聲,眼觀從天際飛馳而下的激流巨浪,恰似錢塘觀潮,動人心魄,好不壯觀。
旁邊是萬壽園,園內有著名的萬壽寶塔。站在磯頭,可看到不遠處的荊州長江大橋。
抗洪歷史
荊州大堤為國家一級確保堤防,有“金堤”、皇堤“之謂,自古以來受到國家當權者的高度關注,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荊江的防洪始終縈繞在黨和國家人的心頭。各級領導但凡視察觀荊江,觀音磯為必到之處。磯頭左側護欄下,發現一條紅色標誌——1998年洪水沙市站最高洪水位45.2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