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重慶市江北區轄街道。位於區境嘉陵江北岸。常住人口203769人(2010年六普)。轄20個社區、1個行政村。紀念地有“重慶觀音橋烈士陵園”。
沿革
清康熙年間,在此修建一坐觀音廟、一座4孔石橋,稱觀音橋;街道由此而名。原為江北縣一區人和鄉,1940年劃入重慶市。1951年建觀音橋鄉,1958年9月為中蘇友好公社觀音橋管區。1966年為東方紅公社,1981年改觀音橋公社,1984年春改為觀音橋鄉。1992年,撤銷觀音橋鄉、貓兒石街道,合併建組觀音橋街道。
1996年,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6.6萬人,轄宜家村、安全村、造紙二村、新勝村第一、二、三居委會。橋鴻一村、李家坪、螞蝗梁、嘉陵二村、小苑一村、小苑三村、電測村第一、二、三居委會,建北一村、建北二村、建北三村、讀書一村、渝北一村、渝北二村、渝北三村、楊河一村、楊河三村、建新東路第一、二、三、四居委會、塔坪、鯉魚池一村、鯉魚池二村、鯉魚池三村、鯉魚池四村、春暉園34個居委會和花園、大坪、貓兒石3個行政村。
2004年,確定觀音橋、五里店2個街道的行政轄區以鯉魚池路、洋河東路為界,以西由觀音橋街道管轄,以東由五里店街道管轄。2006年,轄桃園、洋河、電測、小苑、建東、天原、鯉魚池、造紙、建北、洋河花園、塔坪、建西、渝北、黃葛、春暉15個社區和花園、大坪、貓兒石3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5006:~001 111桃園社區 ~002 111洋河社區 ~003 111電測社區 ~004 111小苑社區 ~005 111建東社區 ~006 111天原社區 ~007 111鯉魚池社區 ~008 111造紙社區 ~009 111建北社區 ~010 111洋河花園社區 ~011 111塔坪社區 ~012 111建西社區 ~013 111渝北社區 ~014 111黃葛社區 ~015 111春暉社區 ~016 111北國風光社區 ~017 111富力海洋社區 ~018 111鵬潤藍海社區 ~019 111鴻恩寺社區 ~020 111錦繡嘉陵社區 ~200 112花園村
行政設施
街道內設黨政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城市管理科、社區建設科、社會事物保障科、經濟發展科、農業科、財政所等8個職能部門。另設街道就業管理站、社會事務保障事務所、勞動事務所、經管站、文化站、獸防站等街道直屬單位。在觀音橋街道內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及家政服務中心。服務中心在轄區農業村和社區居委會下設18個社區服務站,覆蓋整個街道。現已開展了家政服務、計生服務、教育培訓、中介服務、城市、農村低保、殘疾人服務、優撫、救濟、市容衛生等服務項目 。
綜合概況
地理位置
重慶市江北區洋河路2號同創國際11幢三峽銀行樓上
基本信息
居委會:小苑、桃源、電測、洋河、建東、天原、鯉魚池、建北、洋河花園、塔坪、建西、渝北、黃葛、春暉、富麗海洋、北國風光、鴻恩寺鵬潤藍海、錦繡嘉陵
街道建設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轄區的三大文明建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落實“五個統籌”,按照區九次黨代會確立的工作目標,緊緊圍繞區六件大事,搞好四個配合(即觀音橋商圈建設、濱江路內側開發建設、鴻恩寺公園建設、江北城拆遷安置);實施工業驅動,建好三個園區(長安跨躍工業園區、寸灘向家灣工業園區和唐家沱棟樑河工業園區;履行三大職責則,抓好八大工程(即“明星鄉鎮”升位工程,社區建設系統工程,城建城管重點工程,就業低保“民心工程”,強村興街富民工程,擁軍優屬雙擁工程,社會治安穩定工程,黨建工作創新工程);加強黨的建設,創建一流街道(全市經濟發展強街,全區社區建設示範街,江北都市風貌展示街)。切實加強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街道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發展目標
新年伊始,江北區政府在區人代會上提出爭創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區的奮鬥目標,觀音橋街道圍繞打造“全國社區建設示範街、重慶經濟發展強街、重慶文化名街、江北都市風貌展示街”的總體目標,立足於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以創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為抓手,按照“強化愛崗敬業、激勵創優爭先、突出特色亮點、實現均衡發展”的整體工作思路,進一步夯實組織、載體、隊伍、民眾基礎,力促工作再上新台階。
一是進一步健全社區建設綜合協調機制,夯實組織基礎。繼續將社區建設工作納入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在組織領導、資金投入、設施建設等方面,為社區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健全社區建設工作的監督、檢查、考核和獎懲制度,確保社區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繼續完善領導聯繫社區制度,機關各部門在推進社區建設中要找準各自工作的結合點、切入點和著力點,尤其是依託社區開展工作的部門既要依法行政、各司其職,更要關心、服務社區,對照社區居委會的職責,清理附加的不合理任務,努力減輕社區居委會的負擔,凡屬於部門自身應當做好的工作不得攤派到社區;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和組織社區居民和社會各界參與社區建設,在實踐中提高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建設美好家園的能力,將“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變成大家的自覺行動。
二是進一步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夯實載體基礎。加大社區平台建設工作力度,將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納入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多渠道、多形式解決好社區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加大向轄區房地產開發商爭取社區用房力度,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用房的選址、協調和驗收工作,為社區組織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對全街社區用房和設施設備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市級示範社區年內實現每人配備1台電腦,其他社區逐步配齊,努力將北國風光社區、富力海洋廣場社區(擬建)打造成市級示範社區,著力對辦公條件較差的社區進行改造,逐步實現社區辦公服務平台全面達標;注重推行現代信息技術在社區管理中的運用,擬啟動社區信息化平台建設,實現社區辦公、服務的自動化、現代化,實現社區工作信息化網路管理;進一步加大社區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為民眾辦事提供舒適環境;按照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凡需社區承擔或參與的任務,嚴格實行準入制,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在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對社區水、電等辦公經費進行適當調整,逐步提高工作經費。
三是進一步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素質,夯實隊伍基礎。按照建設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的目標,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競爭上崗,選聘、補齊社區專職工作人員,逐步實現社區專職工作人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化;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健全社區專職工作者崗前培訓和執業培訓制度,提高社區工作人員愛崗敬業的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服務質量;落實社區工作人員報酬隨本地經濟發展而相應增長的機制,切實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加大考核力度和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力度,修訂完善社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更為科學的社區考核體系和考評激勵機制,樹立和培育先進典型,對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民眾意見大的個別社區工作人員和班子要適時進行調整交流,實現社區均衡發展。
四是進一步拓展和提高社區服務內容、質量,夯實民眾基礎。針對新形勢下社區建設新情況,逐步推行社區服務規範化、精細化、標準化管理;按照新型社區管理模式和“一社區一品牌”、“一社區一特色”標準,著力打造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新型社區;在條件成熟的社區進行物管公司、業主委員會和社區居委會“三位一體”管理模式試點並逐步在全街推開;築牢執政為民、服務發展意識,加強街道辦事大廳服務視窗規範化建設和管理;大力倡導為民義務服務的良好道德風尚,加大社區志願者隊伍的培育力度,整合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建立社區志願者服務檔案,引導和鼓勵有愛心、有專長的社區居民從事志願者服務活動;做深做細做實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以及廉租住房實物保障、租金補貼等日常工作,做到基礎工作紮實、應保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