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心

觀心

道家哲學。《青華秘文》里說“觀心得道”;其次,是“觀想”;再次是“存神”。 要點總結如下。 1、“觀心”得道,化解煩惱。觀心是安心法門,人要能覺察自己 的起心動念,由此向善去惡;進一步,悔過省己;再進一步;念頭空明。 人有很多糾結,就在於不能觀心,這些糾結會成為煩惱,煩惱會成為病 因病根,最終,煩惱會成為疾病。即便煩惱不成為身體上的疾病,也會 降低幸福指數,因為你活得不快樂。所以,每一個人都要觀心,“觀心” 就是“調心”,人能“三省吾身”,就能在道德上達到高尚的境界,道 德高尚,有助於養生,善能生陽,惡能生陰,所以,觀心修善是道家養 生與修煉的根基,也是我們解脫生活煩惱的法門。很多人心念很雜,不 能專一,妄想很多,這就需要觀心察念,念起即覺,覺之即空,不隨是 功,天長日久,自然無念。

原文

觀心 龔自珍

結習真難盡,觀心屏見聞。

燒香僧出定,話夢鬼論文。

幽緒不可食,新詩如亂雲。

魯陽戈縱挽,萬慮亦紛紛。

作者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是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從小勤奮好學,15歲開始寫詩,但屢試不第,38歲才中進士,做了幾任小京官。他對清朝的思想統治不滿,不願和統治者合作,終於在鴉片戰爭前一年辭官回家。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著名的是《己亥雜詩》共350首。

注釋

這首詩寫在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一方面,面對著日趨危機的社會現實,深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革新時政、振興民族的責任感時時感召著他,這表現在他眾多的詩文中,常常令他思緒萬千,心潮如涌,難以安寧;另一方面,他深受佛理薰染,頗欲皈依佛教,以此求得心態的平衡,排除一切障礙,達到澄清明淨的境界。在這種雙重思想的驅遣與矛盾之下,詩人便有了“觀心”的思想經歷。

相關文獻

龔自珍全集 龔自珍生平詩文甚富,後人輯為《龔自珍全集》。

己亥雜詩

【年代】:清 【作者】:龔自珍【作品】:己亥雜詩【內容】: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關心國家前途命運,希望統治者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思想感情。作者於詩中指出要使中國恢復蓬勃生機,必須倚仗一場猛烈的疾風驚雷般的社會變革的震撼與滌盪。並希望最高統治者振作起來,選拔.任用各種治國的英才,給予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從而振興中國。 【年代】:清 【作者】:龔自珍 【作品】:己亥雜詩【內容】: 浩蕩離愁白日斜(xia),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已亥:道光十九年。這年龔自珍四十八歲。 “吟鞭”句:謂作者要離開北京回南方。吟鞭:詩人的馬鞭。 “落紅”二句:謂花朵雖然、委落塵埃,但仍會化作春泥,培育白花的生長。落紅:落花,落英,詩人自喻。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表現了他對京城的眷戀和深切的離別情結;另一方面,離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自己逃離了令人窒息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裡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 後兩句用“落紅”作比,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自己願像護花的春泥一樣始終關注民眾心繫國家。這種勤勉忠誠的精神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這兩句詩也包含深刻的哲理,常用來比喻為追求美好事物而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 這首詩寫出了作者辭官南歸的痛苦心情,同時也表述了自己雖辭官回家,也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淪,仍會關心國家大事的願望。表現了一個政治家時時處處以國事民事為重的愛國情懷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