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狹義
所謂“視域”( Horizont),通常是指一個人的視力範圍,因而它是一種與主體有關的能力。它是有限的:即使視域不為事物所阻擋,它的最大範圍也就是天地相交的地方,即地平線。所以在德文中“視域”和“ 地平線”是同一個詞。但“視域”又可以說是開放無限的;隨著主體的運動,“視域”可以隨意地延伸;對於主體來說,“視域”的邊界是永遠無法達到的。地平線是一個只能看到,而無法劃定的場所。因此,“視域”的有限性與被感知的實在性有關,“視域”的無限性與未被感知的可能性有關。
廣義
當“視域”一詞被作為哲學概念運用時,這兩層含義都被保留了下來。同時它的意義還得到了擴充。簡單地說,哲學意義上的“視域”不僅僅與生理——物理的“看”的範圍有關,而且與精神的“觀”的場所有關。因而作為哲學概念的視域似乎也可以譯作“觀場”。在這個意義上,感知、想像、感受、直觀、本質直觀、判斷等等意識行為都具有自己的"視域"即視力範圍。
意義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這種關係:從個別對象這方面來看,對對象視域的構造始終具有一種進一步規定的特徵,因而這種構造不斷超越出自身,最終達到對普遍世界視域的構造;所以加達默爾說,胡塞爾的“這個無所不包的世界視域是通過意向性而被構造出來的”。從作為對象之總和的世界這方面來看,世界是通過各個對象視域的連續構造而被構造出來的一個總體視域;正如芬克所說,在胡塞爾那裡,“世界本身被理解為各種被構造的對象所具有的被構造的視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視域”概念在胡塞爾哲學中所起的作用與“理念”概念在康德哲學中、“籌劃”概念在海德格爾哲學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融合
加達默爾的所有論述實際上都是為了說明他所提出的解釋學的“效果史原則”,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們對視域構成和視域融合所作的全部闡述都恰恰是為了描述效果歷史意識的進行方式。”可以看出,一方面是胡塞爾現象學的“明證性原則”,即“任何一個原本給予的直觀都是一個合理的認識源泉”,胡塞爾在《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第一卷中曾將它稱之為“一切原則的原則”;另一方面是加達默爾解釋學的“效果史原則”,加達默爾在《真理與方法》中將它概括為:“在所有理解中,無論人們是否明確地意識到,效果歷史的效果都在發揮著作用”。顯然,在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對立。我們可以將這種對立稱之為對理解的無成見性的要求與理解的必然成見結構的主張之間的對立
在《 真理與方法》一書中,加達默爾儘管對胡塞爾的“視域”概念沒有作十分詳盡的分析,但他已充分地把握住了這一概念在胡塞爾思想中的基本意義:“毫無疑問,對於胡塞爾的現象學研究來說,視域這個概念和現象具有主導性的意義。藉助於這個我們也有理由運用的視域概念,胡塞爾顯然是在試圖捕捉意指的所有有限的意向性向整體的重要連續性的過渡。一個視域不是一個僵化的界限,而是一種隨你一起流動,並且邀請你進一步向前進展的東西。”加達戳爾在這裡不僅大致描述了“視域”的基本性質和“視域”概念的基本作用,而且也指出了“視域”概念在現象學和解釋學中的淵源關係。但加達默爾對視域的理解顯然建立在海德格爾基本哲學意圖的基礎之上。加達默爾只是運用胡塞爾的視域概念來發揮海德格爾的解釋學思想。換言之,胡塞爾對他來說只是手段,海德格爾才是他的目的。
在胡塞爾那裡,我們可以看到,直接直觀的視域是出發點,視域是由內向外進行擴展,由直接性達到間接性、由個體性達到普遍性。而在加達默爾這裡過程則相反:普遍的、間接的視域是更深一個層次的東西。直接直觀的視域、即當下的視域是受間接視域影響和制約的。在他看來,“沒有過去,當下的視域是無法構成的。正如沒有一個當下的視域是自為的一樣,人們想要獲得的那種自為的歷史視域也不存在。理解始終是這些被誤認為是自為存在的視域的融合過程。”當下的視域中有著過去的、傳統的淵源,這就是說,任何直接明證的直觀中都巳包含著在先意指、在先判斷( Vorurteil)的成分;而過去的當下判斷又隱含著過去的傳統,如此可以類推下去。因此加達默爾說“我們首先可以從較古的時代以及從它們對其自身和對其起源的素樸態度中認識到這種融合的力量。這種融合始終是在傳統的支配下進行的。
在傳統的支配下,舊的東西和新的東西不再明顯地相互區分,而是不斷地結合成為活的效力。”我們當然也可以依照胡塞爾原本性的要求去追問:有沒有最初的、無歷史、無過去的當下視域?或者說,是否可以構想一個這樣的視域?加達默爾似乎並不否認這種視域的存在,只是他認為我們無法將自身移置到這個視域中去,我們為傳統所迫而無法理解這個原初的世界。我們的世界“永遠也不會是那個混沌初開的世界(Welt eines ersten Teqes),而是一個流傳給我們的世界。”因此,我們可以設定一個確切意義上的原始文本,也就是一個效果歷史的原始開端,這個開端是我們傳統的來源,但本身卻作為創世之初的世界而免受傳統的影響。只是這個世界是不可把握、不可理解的。這個設定永遠只是一個構想、一個假設而已。加達默爾曾在《真理與方法》一書中談到歷史學家和神學家蘭克(L.Ranke),蘭克認為歷史學家與牧師一樣,理想都在於直接性:無論是直觀商討史實,還是直接面對上帝。實際上這也是胡塞爾作為哲學家所追求的理想。而從上面的結論來看,加達默爾顯然認為這僅僅只是一個良好的願望。
由來
一個在胡塞爾、海德格爾、狄爾泰和其他現象學及解釋學哲學家們的著作中被賦予了特殊哲學意義的詞。視域是一個人在其中進行領會或理解的構架或視野。每個人作為一個歷史的存在者都處於某個傳統和文化之中,並因此而居於某個視域之中。一個視域就是一個人的生活世界。不可能有純客觀的、與人的特殊視域無關的理解。一個文本的意義是在某個領域中被確定的。
要獲得對於歷史的理解,一個人必須[盡力]得到一個歷史的視域,並且通過歷史存在者本身和過去傳統的視域來進行解釋,而不能只通過這個人的當代尺度和偏見來進行解釋。一個視域本身總是一個形成的過程。視域現象是解釋學循環的基礎。它還包含這樣的意思,即由於所有的理解都是在一個理智視域的背景下取得的,因此,沒有任何理解是完全的或毫無偏差的。視域概念的視覺特性在“觀點”(a point of view)這個詞那裡也有,但後者是個更溫和的概念,不管是更好還是更糟,已失去了前者中所包含的某種更深的意思了。
導向
視域導向基於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有關城市導向系統的科技課題及研究成果開展專業的城市導向系統業務。自2003年開始承接北京市科委的城市導向系統專項課題,並成立了相關的研究組,參與及配合了多項相關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的制定工作。
自2003年以來的發展歷程中,視域導向不斷吸收國外的先進經驗,結合國內環境特點,承接完成了大量導向系統建設項目和廣告規劃項目。城市、區域、街區導向系統規劃設計工程;城市戶外廣告設定規劃;機場、捷運、通樞紐、公交場站導向系統規劃;寫字樓、商業設施、校園等導向系統規劃設計;旅遊景區、公園、博覽會等導向系統規劃設計;企業標識戶外套用的解決方案;交通規劃,停車系統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