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0月1日)
平裝: 18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11327724, 9787811327724
條形碼: 9787811327724
尺寸: 23.6 x 16.8 x 1.4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賀家寶,1925年出生,山東德州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北京大學,並先後在華北大學政治班、北京師範大學俄語系學習。1943年在濟南上中學時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抗日鬥爭。1946年在北京大學學習時,半工半讀兼任北平《新民報》者。曾報導抗議美軍暴行的“沈崇事件”、“反內戰,反飢餓”學生運動,反對美國扶持日本軍國主義等重大歷史事件。訪問並報導了眾多學者、教授、知名人士,包括胡適、冰心、許德珩、徐悲鴻等。他訪問並報導的中法大學老教授袁民寶擺地攤新聞,社會反響強烈。由於不畏強暴,主持正義,在報紙上如實揭露當時國民黨黑暗腐朽統治,1947年遭到反動當局逮捕。1949年起先後任軍委鐵道部《人民鐵道報》者,新華社鐵道部分社者,報導了鐵路職工及鐵道兵團奮力搶修鐵路支援大軍南下及50年代初鐵路職工英勇參加抗美援朝情況。50年代、60年代在《北京日報》、《北京晚報》任者時,深入工廠、農村、礦山、建築工地報導廣大民眾意氣風發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爆場面,以及學雷鋒助人為樂等新風尚新氣象。他既參加新中國成立10周年等重大新聞報導,又十分注意采寫貼近人民生活為人們關心和感興趣的花絮式短小新聞,因而被人稱作“綠葉者”,(相對於“中心工作”的“紅花”)。他是文字者,外出採訪卻總是照相機不離身,他發表的大量新聞、通訊、專訪,多配有自己抓拍的照片。他能拍能寫,能采能編,由於愛好書法,連裝飾版面的手寫體文章標題都由自己書寫,因而又被稱作“多面手者”。1962年,他成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會員。從40年代起,他先後有數百幅照片分別發表在十多種報刊上,有些還在影展上展出。其中有1949年拍的《朱總司令在北平》,1950年天安門前的“五一”大遊行,《總司令和他的戰友葉劍英、聶榮臻等》、《周總理、鄧小平、宋慶齡在勞動人民文化宮》、《鄧小平、董必武、陳毅、賀龍等在民眾中》、1958年《四合院鋼花四濺》、《百貨大樓煉鋼》、《丙辰清明悼念周總理》,此外還有1943年拍的《進步女學生在敵占區排演〈雷雨〉》等。1980年他成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80年代,在《大眾攝影》、《中國攝影》工作時,他還寫了多篇攝影評論文章。1988年離休,由於積累了較多新聞資料,收藏了約3000種各類報紙,1992年他成為北京東方收藏家協會會員。由於長期與報紙結緣,對中國近代報刊史與報紙美學的濃厚興趣,他曾深入報社印刷廠,目睹並研究了我國報紙印刷由鉛字排版到雷射照排的重大變革。1994年,他成為中國新聞史學會會員。他離休後,仍筆耕不輟,繼續在海內外報刊上發表文章。
郝致柔,1935年出生在上海。中共黨員。1956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畢業。曾任《北京戲曲報》、《北京礦工報》記青、編輯。1982年調入中國鐵道出版社工作,被評為副編審。1995年退休。
內容簡介
《見證:老報人鏡頭下的中國進步史》內容簡介:稱其為大國、強國,不僅僅是國家面積大,有殷實的經濟實力,而最重要的是她的國民越來越富裕,生活有保障並幸福。新中國的60年正是進步的60年,國民生活逐步美好的60年。
《見證:老報人鏡頭下的中國進步史》作者通過自己的相機和筆,記錄了中國國民生活變化的60年,表現了不同時代人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如50年代剮剛當家作主的喜悅和建設的熱情、80年代改革的激情和探索……圖文並茂,有妙趣,有歷史的震撼。
透過那些鮮見於報端的圖片,找回那個年代的記憶,貼近真實,感懷滄桑;穿過那些照片,能聆聽到感人的催人奮進的故事,記住60年不斷進步的歷史。
目錄
一本難得的歷史教(代序)
第一章 勝利前進
橫跨鐵道的“勝利前進”彩牌樓
開國後第一次“五一”大遊行
“毛澤東號”機車開到北京城
人民子弟兵開路打先鋒
給總司令照相
國家領導人在民眾中
第二章 古城掃描
眾掃門前雪
世界上旅程最長的列車:北京——莫斯科直達客車上的故事
阿爾巴尼亞工人來北京學制瓷
參加過“十月革命”的中國人季壽山
十三陵水庫初迎遊人
新華社曾設鐵道部分社
第三章 工礦掠影
從《三輪汽車逛古都》說起
新舊社會兩重天京城煤礦處處講安全
楊大姐在門頭溝
老礦新井
在北京紡織城京棉二廠
五十年前我國已有雙層客車
第四章 大煉鋼鐵
大煉鋼鐵所見
四合院裡鋼花四濺
百貨大樓煉鋼
汽車列車的世界之最
1070輛腳踏車旅行記
幹勁沖天吃睡在車間
第五章 昔日勞模
送貨上門的售貨員劉春年
令人稱讚的“北簍商店”
模範採煤工李九德
溫室蔬菜載培土專家李墨林
王府井大街上的第一座售貨員塑像
從女投遞員到部長——羅淑珍
曾經四輩受苦的胡西輩
第六章 京郊採風
韜鄉一瞥
綠滿京華讓人賞心悅目
“小鐵牛”大顯身手
城市污水巧治理
鑽入地下拍暗渠
大地園田化農田似圖畫
興修水利奪豐收
京郊山區好風光
漁業大發展豐富了市民的餐桌
西瓜上架記
活躍在農村的赤腳醫生
從大轉盤上擠牛奶說起
溫室里的“新苗”
北京第一座太陽能熱水浴池
農林牧副漁各業都興旺
燃燈塔下種植大白菜
爬上大樹拍奔馬
第七章 婦女新貌
婦女頂了半邊天
我國女民兵空降演習
新中國第一位火車女司機田桂英
孫大媽喜打太平鼓
熱烈歡呼我女排首奪世界冠軍
童工?大學生?女技術員——記北京印染工女技術員丁啟秀
老年大學女員發揮餘熱譜新篇
第八章 關愛孩子
五十年前的中國兒童玩具
六齡童天壇踢毯子
非物質文化遺產“捏麵人”
可愛的山區兒童
故事員說新書
“甜與美”糖紙展覽
飛越兩岸的台灣塘紙
第九章 十年風雨
十年風雨中按下的快門
“文革”中的“大串連”
知青下鄉
幹部下放
丙辰清明悼念周總理
記者妙禰“勤務員”
粉碎“四人幫”
第十章 校友重聚
北大的情結
以“影”會友為陳友松,劉仁靜拍照
博文中學校友歡慶母校百歲華誕
一張老照片兩岸同窗情
再訪擺地攤的老教授袁民寶
第十一章 攝影人物
“吳門弄機”訪攝影大師吳印鹹
老攝影家蔣漢澄和他的珍貴照片
陳石林和他的年曆照片
初識賀延光
一個信封用了三次——贊吳印鹹等老同志的節約意識
呂厚民到北京二中講攝影課
第十二章 園林風物
尋找崇禎皇帝上吊的地方
天壇公園移山記
北海白塔換新顏
從動物園裡的“雞狐同籠”說起
名人雅聚陶然亭
第十三章 文物天地
北京的“敦煌”——雲居寺
第十七代為袁崇煥守墓的余幼藝
火燒趙家樓紀念碑的另一面
前門大街恢復原貌
第十四章 世紀輝煌
歡呼香港、澳門回到祖懷抱
王選與報紙編排革命性變化
“安得廣廈千萬間”住房得到大改善
中國美術館展出多彩服務周到
劉炳森的書法藝術與高貴人品
李敖記起的北京滑冰老人
火車越跑越快京津高速進入新世紀
大眾化的京味品牌“大碗茶”二分錢一碗待嘉賓
精彩絕倫的北京奧運會
盛世搞收藏集報成時尚
大海撈針尋的《真理晚報》
世紀之交北京報業大發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