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成佛

見性成佛

出處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五:“久參泐潭,潭因問:‘禪師西來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子作么生會?’師曰:‘某甲不會。’”。密宗“現身成佛”或雲“即生成佛”,此與禪宗“見性成佛”之話相同,皆稱其工夫湛深之謂,不可認做真能現身成佛。現身成佛與宗門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語大同,仍須斷惑,方能證真,方可了生脫死。因為他的煩惱裡頭,有開悟的力量夾雜著,就變做狂慧,所以造業的能力,也異常的猖獗。復轍:翻車的軌跡,比喻招致失敗的教訓。

基本信息

釋義

性:本性。佛教禪宗認為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出處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五:“久參泐潭,潭因問:‘禪師西來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子作么生會?’師曰:‘某甲不會。’”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佛教等。

佛學常見辭彙

天台山雲居智禪師,嘗有華嚴院。僧繼宗問:“見性成佛,其義云何?”師曰:“清淨之性,本來湛然。無有動搖,不屬有無、淨穢、長短、取捨、體自翛然。如是明見,乃名見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見性成佛。”

印光大師開示

密宗“現身成佛”或雲“即生成佛”,此與禪宗“見性成佛”之話相同,皆稱其工夫湛深之謂,不可認做真能現身成佛。須知現身成佛,唯釋迦牟尼佛一人也,此外即古佛示現,亦無現身成佛之事。無知之人,每每錯認,其失大矣。(復周志誠居士書一)

現身成佛與宗門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語大同,仍須斷惑,方能證真,方可了生脫死。若謂現生即已三惑淨盡,二死永亡,安住寂光,了無事事,則為邪說,為魔話。(復溫光熹居士書一)

三惑:即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二死:即分短生死、變易生死。

有人說:“禪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道理,不是很好嗎?”殊不知見性成佛,是見到自性天真的佛,叫做成佛,並非是成福慧圓滿的究竟佛。為什麼呢?因為宗門下的人,工夫用到開悟的時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來是和佛一樣,所以叫做見性成佛。但他的粗細煩惱,絲毫尚未斷,不過能常自覺照,伏住煩惱,舉動就和聖人相近。假使是失了覺照的工夫,伏不住煩惱,那造起業來,比他人更要厲害。因為他的煩惱裡頭,有開悟的力量夾雜著,就變做狂慧,所以造業的能力,也異常的猖獗。這樣不但沒有成佛的希望,而且還要墮落三惡道。所以已經開悟的人,更要加工進修,時時覺照。等到見、思煩惱斷盡了,方是了生死的時候,並非一悟便了。類如前朝的五祖戒,和草堂青禪師,因為悟後未證,仍不免輪迴之苦。復轍昭然,是不可不知的。若說真成佛,更加差得很遠了。(由上海回至靈岩開示法語)

復轍:翻車的軌跡,比喻招致失敗的教訓。

以上摘自中央編譯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印光大師《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