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弘揚壯醫
生於都安瑤族自治縣拉仁鄉的覃定學,是家中獨子。其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當地頗有名氣“土醫”,覃定學10歲左右,隨父親上山采草藥。為掌握藥性,覃定學在父親的指引下“嘗百草”,口舌不時麻木起泡成了家常便飯。後來,他一邊求學,一邊隨父行醫,並如願考入廣西中醫學院。在學校里,身為壯族人的覃定學感覺到壯醫的“弱勢”,立志把歷史悠久的壯醫發揚光大。深厚的家傳底子,加上勤學好問,覃定學在學校里脫穎而出,畢業後,先在南寧一所國家科研機構從事人體醫學研究,後到廣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做一名中醫醫生。“當時我的‘主業’是搞理論,出診屬於‘客串’。”覃定學說,他比較“享受”那段時光。
為壯醫放棄出國
2002年,事業如日中天的覃定學不得不面臨抉擇:一是原來所在醫院進行改制,按規定,他將必須到門診坐診,如果這樣,他進行理論研究的時間不得不挪到業餘時間,這讓他難以接受。二是英國華僑所辦的一所醫院向他發出邀請函,明確告訴他,若工作滿5年,將獲得綠卡。三是妻子一直在南丹工作,夫妻分居長達十年。“妻子很小的時候,岳父就過世了,是岳母把她拉扯大。老太太年紀大了,連南寧都不肯去,更不用說出國了,我們不可能把她一個人留在南丹跑到外國去。”覃定學懷著對壯醫事業的追求和對家人的愧疚,來到南丹。
那一年,覃定學調到南丹一所鄉鎮衛生院。醫術精湛的覃定學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和尊敬,也使一度瀕臨“破產”的衛生院“起死回生”。不久,上級領導“慧眼識珠”,把他調到縣城一所醫院,工作條件雖好,覃定學仍生去意。“當時我沒有辦法專心搞研究,壯醫理念沒有得到推行。”覃定學說。
2006年,覃定學在妻子的支持下,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向醫院遞交辭呈;二是明確向英國方面表示拒絕——對方一直在為他保留名額;三是在南丹文化廣場五一路口租下兩間門面,掛上“覃定學中醫診所”的牌子。“從南寧回到南丹,又從醫院辭職出來,自己開個小診所,有的朋友不理解,總問我為什麼‘越搞越小’。”覃定學笑著說,他這是在尋找一種自由環境,能讓他繼續追逐自己關於壯醫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