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藥用植物引種、栽培研究及相關科學技術的推廣工作,於1999年被授予我省的科普教育基地後,我所在工作中更加重了科學技術的普及性。在省、州科委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十五”工作期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獲取了不少經驗,在科研工作開展的同時,科普工作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占地面積約250畝的“西雙版納南藥園”,作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幾年來我所不斷加強和完善南藥園的科普基地建設工作,現南藥園建設完成了藥文化廣場、南藥秘境、百草園、南百草園、蘭園、傣藥園、岩生植物區、蔭園、檳榔園、秀園、景園、胖大海種質園等十二個功能區。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強引種工作的力度,幾年來新增藥用植物近1000種,使南藥園內收集保存的種類達1500餘種,對每一種保存植物掛牌介紹其學名、科名、生境、藥用功效、用法等,加強了南藥品種的展示,讓來訪者可一目了然地認識到藥用植物的特點和用途。結合科普工作需要,加大科普設施的完善和建設,在每一個專類園區設了介紹牌,主要的旅遊線路設了指示牌、警示牌,園區內不同地方設了休閒桌、椅供遊客休息,使科普設施和旅遊環境得到極大地改善。
目前園內引種收集南藥、民族藥及其他藥用植物1500多種,其中包括陽春砂仁、胖大海、白豆蔻、檀香、龍血樹、兒茶、肉桂、金雞納等三十多種名貴南藥。保存有藥用植物標本10000餘份,並擁有全國最大的胖大海、馬錢、催吐蘿芙木種質資源庫、300多種原生蘭科植物以及國內人工種植年限最長的土沉香、印度紫檀等重要南藥。
西雙版納南藥園於2000年被雲南省政府授予“雲南省科普及教育基地”稱號,2006年被國家基經委授予“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雲南大學生物學專業實習基地”稱號,2007年7月經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成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同時,西雙版納南藥園也是雲南熱帶作物學院、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等大專院校的教學實習基地。
西雙版納南藥園以傳統醫藥文化為主線,結合現代生態學、園林景觀學、植物分類學、旅遊學等專業知識及對現代旅遊內容與環境的整體要求,精心規劃布置。當您走進園區,首先來到的是藥文化廣場,栩栩如生的傣醫藥文化雕塑,向你展示了民族醫藥的神奇歷史;沿著“藥文化”的主線,依次走進南藥秘園、蔭園、百草園、蘭園、傣藥園、檳榔園、秀園、胖大海種質園、景園、南藥科技館等十個特色區域。讓您領略豐富多彩的熱帶、亞熱帶藥用植物資源,體會燦爛的中國醫藥文化,從而把博大精深的中藥文化和具有濃郁民族特點的傣醫藥文化與藥用植物有機融合